友師扶貧局限不少 成效看配對得宜

2022-08-23 00:00

為落實特首李家超提出精準扶貧目標,港府昨天公布「共創明Teen計畫」,為二千名居住在劏房的初中生提供配對「友師」,助其開闊眼界、加強自信,並規劃人生,冀能擺脫跨代貧窮。這項先導計畫試圖以扶志、扶智達致扶貧,在香港是一次新嘗試,社會應予以支持,但切勿太過樂觀,因計畫有一定局限性,配對須得宜,成效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宣布,將於十月展開「共創明Teen計畫」,先由學校推薦二千名中一至中三、家住劏房的弱勢社群學生,然後再為每名學員配對一名義務「友師」。友師是由商界和專業機構提名,當局亦物色了一批「星級友師」,包括港隊劍擊代表張家朗、女子乒乓球代表杜凱琹、蘇慧音及李皓晴等。友師將會與學員分享人生經驗,安排參觀公私營機構、工作影子計畫,擴闊學員的視野,加強其自信,教導他們如何規劃人生、理財。每名學員在計畫開始先獲發五千元啟動資金,由友師和學員商討用途,當計畫完結時,學員將再獲五千元獎學金,並可自行決定用途。
灌輸正確理財觀助規劃人生

相信大家都認同透過教育,讓年輕人藉獲取知識和技能向上爬,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可是劏房戶沒有資源,也沒有人脈關係,其子女在學習上已輸在起跑綫,家中沒有閒錢可供他們上補習班或興趣班,難以獲得優質教育資源,亦衍生自卑感,極可能在中學畢業後便要進入社會打工,沒有高學歷加持,上流機會渺茫,更難擺脫跨代貧窮的緊箍咒。

現在政府針對這個問題,透過與商界合作,商界不但捐贈資金,亦提供員工擔任義務友師,以單對單形式,分享其人生閱歷,憑藉經驗幫助學員訂立人生目標,透過參觀其辦公室或公私營機構,擴闊學員視野和社交網,並協助他們規劃未來,探討應如何利用啟動資金,助學員強化某些技能,如提升語文水平、選修音樂、運動興趣班,以便將來實現抱負。當局同時找來奧運獎牌得主做星級友師,透過分享在比賽中受挫落敗,但憑藉永不放棄,拼搏奮鬥終奪獎的經歷,向學員展現奮鬥自強的正向人生觀,才可改變命運。

這種透過陌生的第三者去扶貧,在香港是一種新方法,目的是以扶志手法激起學員的鬥心,力爭上游,加強自信,敢於為未來拼搏;同時發掘出學員在某方面的潛在天賦,以扶智手段鼓勵他們進修,希望可培養出一技之長,收授人以漁的功效。

不過,計畫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師友配對要發揮最大效果,關鍵是配對得宜。單對單配對固然可確保師友建立情誼,但若出現錯配,友師未能了解學員心理情況,可能會提供並非最佳意見,一旦雙方合不來,出現火星撞地球問題,很易起齟齬。由於計畫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着石頭過河,當局在配對上須花心思,是否可以考慮以小組形式進行。

第二,培訓時間短。學校老師長期傳授知識,也未必可令學生建立抱負和專業技能,友師只負責一年的分享心得和提供意見,而且雙方並非日日見面,頂多以社交媒體或電話進行溝通,如何讓友師在短時間內對學員產生巨大影響力是項挑戰。儘管當局表明會評估和檢視計畫成效,如何訂立有效關鍵指標是另一個挑戰,因學員是否因此變得更上進和有所轉變,起碼要三至五年後才浮現,當局宜對有關學員進行長期追蹤跟進,以檢視計畫是否有助其規劃人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家庭是否有向上流動。
上樓助劏房戶改善環境減開支

因此,政府要在扶貧做出成績,治本之法仍是加快興建公屋進度。有調查顯示,四成劏房戶每月花了逾一半收入支付租金,若他們能早日上樓,不但居住環境有改善,讓子女有較寬敞和愜意環境學習,還令其租金開支佔比大減,可騰出資源讓子女報讀興趣班和補習班。既然當局已覓得足夠建屋用地,應設法精簡生地變熟地、建屋程序,並盡快交出可行方案讓公屋興建提速、提效、提量。

本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當局在扶貧方面須多管齊下,不拘一格,「共創明Teen計畫」不妨一試,並定期評估和檢視成效,才決定措施應否擴大資助規模和恒常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