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 善用公帑 為香港締造可持續發展未來
2023-01-13 00:00財政司司長早前表示,香港經濟正面對不同因素的影響,包括地緣政治、供應鏈受壓、高通脹、貨幣政策收緊,以及疫情持續打擊等,預計今年經濟將出現百分之三點二的負增長。然而,經濟下行並不是目前本港面對的唯一挑戰,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廢物危機,對香港市民的健康和生計同樣構成嚴重威脅。本屆政府第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將於二月發表,香港地球之友期望政府能高瞻遠矚,善用公帑,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氣候減緩及適應 缺一不可
氣候變化威脅全球人類,本港近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極端天氣影響,例如一八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導致超過四百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四十六億元。為應對氣候變化,政府必須積極發展本土可再生能源,並加強與國內和其他城市的合作,以跨地域專方式輸入清潔能源。鑑於香港三面環海,更容易受極端天氣的影響,政府必須投放更多資源加強海岸防洪和市內排洪的基建設施,提升香港的氣候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政府應透過碳稅或碳交易機制為碳排放訂立價格,將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成本,促進企業低碳轉型,並致力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碳交易所。
政府於二一年發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制訂改善空氣質素的目標及方案,可惜藍圖缺乏具體措施。就改善路邊空氣污染問題,由於九成的廢氣來自公共及商業車輛,政府必須收緊目標,加快公共交通工具和商業車輛的電動化轉型,並投放資源探討氫能源汽車的發展。交通政策方面,政府應於繁忙路段落實電子道路收費,以經濟誘因鼓勵低碳出行。香港亦可參考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引入車輛配額制度,抑制失控的汽車增長。城市規劃方面,政府長遠應將步行和踏單車規劃為可持續的出行模式,以人為本,締造香港成為易行和單車友善的社區。
環保署公布二一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當中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為每日一點五三公斤,是自一九九一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這明顯反映政府減廢政策失效。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務必於本年度落實垃圾徵費,以經濟誘因推動源頭減廢。事實上,都市廢物中很多是可重用的資源,政府不應只依賴焚燒等末端處理措施,而是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回收業界升級轉型,發展本地環保再造工業,轉廢為寶。另一方面,政府應擴大「生產者責任制」的涵蓋範圍,讓污染者承擔廢物的處理成本,同時必須加快立法管制即棄塑膠,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發展綠色金融 實現低碳轉型
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目前已被公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及各種環境危機的一個重要工具。本會樂見政府剛完成今年首批綠色債券發行,集資額為歷來最大,達四百四十九億港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穩健的金融體系、高流動性的資金市場,及便利營商環境的優勢,必須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推動香港成為區域綠色金融樞紐。事實上,金融政策與環保政策能夠相輔相成,聯合國指出環保產業如可再生能源、清潔運輸和綠色建築等,不但能夠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同時創造龐大的投資和就業機會。政府必須投放更多資源培育本土人才,以提升香港於低碳轉型道路上的競爭力。
香港地球之友致力培育綠色金融人才,本會大力推動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分析師認證(CESGA),及由本會開辦的《綠色金融及ESG投資分析行政文憑課程》早前成為香港金融管理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畫」的首批合資格培訓課程及專業認證。本會將繼續竭盡所能,為香港培育綠色金融人才,推動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
洪藹誠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