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意孤行排核廢 港府須理性科學應對

2023-07-06 00:00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表評估報告,為日本政府排放核廢水計畫掃除障礙,令其可漠視國內外反對聲音,為最快下月開啟行動做準備。按形勢評估,即使周邊地區提出抗議,恐怕也難以改變日本的決定,港府目前應採取務實對策,加強對進口日本海產檢查之外,更應聯同周邊地區政府蒐集核廢水排放前後的輻射濃度數據,若數據大幅飆升,便可採取相應的制裁行動。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福島核電廠第1至3號機組的冷卻功能遭海嘯破壞,導致爐心熔毀,廠方向機組灌水降溫的過程中產生大量核廢水,加上流入廠房機組的雨水,多年來積累逾130萬噸核廢水,當局2021年決定將逾130萬噸核廢水經過濾稀釋後排入大海。IAEA應日方邀請,經過兩年來對日方提供的核廢水樣本進行安全審查測試,前天向日本正式提交評估報告。報告指,日方若按計畫分階段排放,對人類和環境的輻射影響「微不足道」。
加強檢查日本海產確保食品安全

不過,報告出台後,中國外交部指責日本漠視國際社會反對,執意將太平洋當作下水道,並指IAEA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放核廢水的護身符和通行證,若日方一意孤行,須承擔一切後果。南韓反對黨也批評報告是未驗證福島核廢水安全性的「空殼報告」。

中國和南韓民間質疑報告不夠全面性,因報告內容不小部分採用「知悉」而非「同意」字眼,反映並非所有專家都認同報告結論,而報告也沒有評估日方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尤其在同一個點長期排放130萬噸核廢水,實際效果是否跟實驗室只在短時間內進行少量樣本測試相若成疑。事實上,5月在福島核電站海灣發現的魚樣本驗出180倍放射性物質銫,IAEA只在報告中僅提及一次,難以讓人釋懷,因人類若長期攝取含有高濃度銫的水產,足以致癌。

中方態度強硬,背後可能涉及政治原因,尤其美國正積極拉攏日本和南韓圍堵中國,樂見能為中國添煩添亂的事情,故力撑日本排放核廢水是安全,而南韓總統尹錫悅在中美博弈中決定選邊站,倒向美國,為了顯示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綫,即使明知日本排放核廢水有害也視而不見。因此,在IAEA「背書」下,相信日本更有恃無恐地排放核廢水。

日本排放行動即將展開,港府應如何自處?有議員要求當局應採取強硬態度,包括制定反制措施和禁止有問題食品進口,但沒加以闡明。港人最愛到日本旅遊,享受美食之餘更可瘋狂購物,但若反制措施涉及禁止赴日旅遊,恐怕很難獲得市民支持和響應,故當局最可行方法是針對日本食品作出限制,因香港是日本海產食品最大進口地區,制裁會影響日本貿易收益。

畢竟日本是香港第6大貿易夥伴,嚴厲制裁隨時招來日方的反制報復,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舉動,故港府毋須全面禁止日本海產,可作選擇性先暫停禁止進口福島一帶海產,但對福島周邊高風險地區的海產則加強檢查,一旦發現輻射濃度水平超標,按超標情況作出相應限制或禁制措施。
監測海水輻射數據為訴訟作準備

同時,港府也可考慮聯同內地、南韓、台灣和周邊地區政府,先檢測現時水域的輻射濃度,當日本開始排放核廢水後,便定期檢測海水的輻射濃度進行比對,若數據沒差異,讓大家可以放心;若數據大幅飆升,便可作為最有力的證據證明日本自私行徑損害區內海洋生態,向國際法庭控告日本,並作出索償。

日本單方面決定將核廢水排出大海,是將自身成本和風險最低化,讓全世界承擔本可避免的核污染風險的自私自利行徑,但港府仍須以理性、科學為依據應對,從嚴把關,確保公眾健康和食品安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