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融遺址論」發酵 免成自我實現預言

2023-12-02 00:00

港股連續幾年跑輸環球股票市場,恒生指數日前更是31年來首次被台灣加權指數超越,令近月有關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備受關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天在網誌撰文,指有關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很明顯,當局已開始注意到「遺址論」,並有必要透過反省找出問題所在,設法應對,以免一語成讖。

「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說法是9月初開始在內地社交媒體發酵,指港股已經被沽空,跌了好幾年,將成為國際金融遺址,網友更表示要到中環交易廣場前的「金融中心遺址」打卡。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這種唱淡香港的言論要不得,要求政府向內地交涉,刪除有關帖文。
用數據有理有節反駁不實說法

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近期突然被唱衰,暗指本港金融中心已死,今後再沒有任何發展機會云云。在回歸前,西方媒體不斷以「香港已死」來唱淡香港,結果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臉,但今次發表「遺址論」的卻是內地網民,更讓港人驚訝。

內地網民發表「遺址論」,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純屬戲言,博搶眼球;另一個是刻意抹黑;雖說香港和內地是可互補優勢的合作夥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同時也是競爭對手,不排除有人趁港股弱勢,刻意唱淡香港,從而在兩地博弈中彰顯自身競爭力。

儘管內地網民言論或許過激,但港股積弱是不爭的事實,日均成交金額由2021年的1,667億元跌至今年首10個月的1,016億元,至於今年新股上市僅61間,集資額413億元,分別按年下跌19%和59%,創近20年來最低。究其原因,是中美博弈下,美國全方位遏制中國,而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金融中心城市,更是被針對的首要目標,以便阻撓內地企業集資,故美國由最初用行政命令禁止基金投資個別中國科技股份,到最近禁止退休基金投資中港股市,打壓力度不斷升級。外資基金為規避風險,惟有不沾手中港股票,甚至沽清有關股份,正是投資者信心疲弱,才導致港股交投持續萎縮。

面對唱淡香港言論,刪帖並非上策,當局有必要發聲澄清,有理有節地拿出證據來逐一反駁。雖然香港股市新股上市集資表現差外,但正如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所說,金融中心餘下4個支柱:債市、銀行、保險和財富管理表現毫不遜色。許正宇利用數據加以論述,指今年首10個月,港股市值為3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7%;交易所買賣基金日均成交金額達116億元,按年增長25%。首三季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額達405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增26%;至於同期的保險業新做保單保費,同比上升30.6%。至於今年上半年零售銀行整體稅前經營溢利,較去年同期大增1.2倍;財富管理規模自去年第三季起已反彈15%。

在反駁之餘,當局亦須認真檢視現實情況香港股市持續萎靡不振的可能,並採取措施力挽狂瀾。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日前強調,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成功密碼、信心之源,反映中央亦留意有關說法,為香港把脈並提出應對方法。
勿失香港獨特性及「兩制」優勢

事實上,香港最大優勢是受一國兩制保障,在國家開展十四五規劃並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香港除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要發揮其充當內地和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吸引外資繼續到內地投資,分享內地高質量發展和開放所帶來的新機遇,更不要失去「兩制」所賦予的獨特性和制度優勢。故與外國政府接觸時,應多談經貿機遇,少談敏感政治議題,讓對方覺得香港高度自治並未褪色,在穩定環境下仍是個營商投資賺錢好地方,願意繼續來港投資。

面對「遺址論」,港府除了正面應對,也對有關說法時刻保持警惕,以免陷入「自我實現預言」陷阱,即是無論預言正確與否,將或多或少影響到人們的行為,在不經意間使有關預言成為現實。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