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鄰社力量 系統支援隱蔽照顧者

2024-08-09 00:00

觀塘一對母子倒斃寓所,初步懷疑是60歲兒子意外跌倒失救,其患病臥床的82歲母親因無人照顧而死亡。事件再敲響以老護老、以老護殘的照顧者悲歌警號,凸顯當局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無法有效識別隱藏於社區中卻又不願尋求支援的高危照顧者。照顧者悲劇一宗接一宗,當局在處理上須放棄舊思維,既然隱蔽照顧者不會主動求助,便應主動出擊,設法把他們找出來,提供適當支援。

去年9月,一對智障兄弟因母親入院乏人照顧而餓死在秀茂坪公屋單位內,當局隨即推出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之後再開通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並在今年3月荃灣和南區推出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但社區依然不時發生多宗涉及照顧者的命案。今次悲劇中的母子雖是綜援受助家庭,即使社署去年11月曾做家訪,但當局卻沒有跟進,原因是該對母子沒要求任何支援,反映隱蔽照顧者問題是較難識別,讓當局大感頭痛。
蒐集公屋戶資料交社署跟進

隱蔽照顧者大多是弱勢社群,很少與人交流,寧願與被照顧者一起艱苦生活,也不願意向人求助。這可能是他們認為自己可解決問題,不想麻煩別人;也可能是出於自尊心作祟,不想被標籤為照顧者,擔心家人的地位被看扁而不願放下身段求助。由於隱蔽照顧者不會主動求助,當局要找出他們猶如大海撈針,即使派關愛隊上門挨家逐戶拍門,他們因不願接觸陌生人而拒絕開門,就算開門也未必肯打開心扉,跟關愛隊暢所欲言。

因此,當局要識別高危照顧者不能單靠支援熱線電話、照顧者資訊網站,這些招數只適用於哪些願主動求助的一群,至於不願尋求協助的隱蔽一群,有必要調整策略,利用政府和民間力量,主動出擊去找出他們並提供支援。

首先,本港有逾30%人住在公共屋邨,政府應善用這個資源優勢,用新思維新手段蒐集照顧者的數據。例如,向公屋住戶派發問卷,詢問其家中是否有長者、殘疾人士需要長期照顧,鼓勵他們提供相關資訊,讓房署可掌握一手資料,再交予社署跟進評估,有助識別哪個照顧者屬於高危一群,需要提供支援。此舉可能被指侵犯私隱,但在當前以老護老悲劇不時發生,有需要以新思維應對,相信住戶也會理解,加上搜集得來的資料,亦有助政府日後對社區設施進行新規劃。

同時,當局也應鼓勵市民發揮鄰里守望相助精神。畢竟遠親不如近鄰,大家每天上下班時有機會碰面,若鄰居家中住有長者,平時要多加留意,若發現照顧者疲憊而自己相對空閒,可主動提出暫時代為照顧長者,讓照顧者獲得喘息空間。當局也應呼籲公共屋邨和私樓的物管處,關注獨居或照顧者住戶,若發現對方兩天沒出門,應在巡樓時按鈴問候,若察覺有異狀,可及時提供支援或報警求助,避免悲劇發生。

此外,不少長者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到公院覆診,大多會由照顧者陪診,只要醫護在登記問診時花點時間耐心詢問,不難識別出哪個長者或照顧者身心健康異常,需要轉介予醫院社工跟進,從而更有效地找出需要支援的隱蔽照顧者。
建登記冊助制訂周全政策

不過,長遠而言,政府應盡快建立照顧者登記冊,並派社工或關愛隊上門做家訪,評估其身心狀況,從而盡早識別社區中誰是高風險的照顧者,及早為其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和輔導服務,並且掌握各區照顧者的準確資料和收集其意見,有助制訂更周全、更針對性的照顧者政策。

每次發生以老護老、以老護殘的家庭悲劇,官員總是說照顧者悲劇一宗也嫌多,但不能流於口號,而是應採取實質有效方法將悲劇減少,才是公眾最想見到的事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