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選高才符港需要 做好配套助落戶生根

2024-08-16 00:00

本港各行各業人才不足,當局自2022年底推出多項輸入人才計劃,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批出近20萬宗申請,當中逾7萬宗為高才通計劃,目前有逾13萬各類人才抵港,同時攜同12萬名伴侶和子女隨行。有組織早前向攜子女來港的人才家庭進行問卷調查,透過查詢其就業、居住、子女教育和經濟狀況,了解其抵埗後在融入香港生活時遇到甚麼問題,而調查結果將有助當局在檢討相關人才計劃時作出甚麼優化措施,讓政策更趨完善。
適時優化措施減人才職位錯配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上月向來港人才發出問卷,72%回覆者是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約18%是循優才計劃來港。調查結果顯示,人才從事金融業最多(佔22%),其次分別是創科(佔18%)、商貿專業服務(佔11%)、創業(佔7.2%),另有22%人暫時未有工作。來港人才的子女大多是在津貼中小學就讀,其次是直資中小學和國際學校。

當局當初推出多項搶人才計劃,目標是每年吸引3.5萬名人才來港,在不足兩年便成功羅致13萬人,明顯超額完成,相信這與高才通B類人才申請門檻相對寬鬆有關,令獲批的高才通人數佔了各項人才計劃35%。疫後人才短缺,港府為了跟各國搶人才,只要是在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的均是被羅致對象,故不少剛畢業的名校大學生也輕易獲批簽證,來港後才慢慢找工作,跟其他人才計劃要先獲港企聘用才批簽證的做法有所不同,這亦解釋為何有22%高才暫時未有工作的原因。

儘管很多高才集中從事金融業,但其實香港不乏金融人才,加上近幾年港股吹淡風,連續4年表現跑輸環球大市,交投萎縮,新股IPO宗數和集資額規模減少,今年上半年集資額按年跌32%至121億元,全球排名跌至第10,跑輸印度、沙特阿拉伯等新興市場,令金融業界對相關人才需求下降,使部分高才難找工作。

為期兩年的高才通將於年底屆滿,即使有部分高才仍未找到工作,但人才不會嫌多,相信當局會繼續推行計劃,並會趁年底進行檢討並進一步研究優化措施。首先,當局已吸納了一大批高才,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的問卷調查所蒐集的數據,有助當局準確評估高才工作狀況,在續簽以及審批新申請時,有條件精挑細選誰是更合適的優秀人才。當局在審批時宜因應實際經濟情況作抉擇,在當前港股低迷時,在處理相關金融業高才申請時仍這麼鬆手,隨時因業界未能提供更多職位,以致高才難以找工作,最終可能要轉行,造成職位錯配,浪費人才。
彈性處理高才通子女入學插班

同時,當局也要因應香港未來產業所需來挑選人才。香港要發展創科產業,既出於產業升級轉型,也配合國策,故創科、生物科技、晶片、人工智能的人才正是當前最需要,而這些範疇屬於新興產業,未必是傳統知名大學的強項,因此有必要放寬申請人的大學背景,將一些在行業內知名高的院校也納入百強大學名單內,令榜單涵蓋的院校範圍進一步擴大,才能更有效地篩選和吸納更合適人才,也有助本港盡快實現產業多元化。

即使成功針對性吸納所需人才,還須設法將人才留下,在本港落地生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高才因為香港教育制度而來港,可是安排子女插班報讀心儀津貼學校的學額太少,為免子女學業被耽誤,暫時沒帶子女來港定居。要讓他們安心在香港打拼或創業,當局有必要做好其子女教育的配套工作,在處理插班問題上要展現彈性,例如考慮容許學校在不同年級擴班,而非每班只增加少量學額。由於學童未必短期能在學業和情緒上適應新環境,當局有需要適時提供支援。一旦高才及子女適應了本港生活,下一步會考慮在港置業,安心定居,留港發展。

香港作為聯通中外的國際都市,需要不同類型人才,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須制訂更細緻的標準去尋找和篩選人才,並有配套措施助高才在香港生活無後顧之憂,全心專注工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