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醫學院口風轉 通盤計劃不可少

2024-08-20 00:00

科大、理大和浸大相繼表示有意開辦醫學院後,政府的表態由年初的審慎處理,到上月改口為謹慎研究,但到了前天更首次明確表明會積極考慮建議。當局態度轉趨積極,有意興建第三間醫學院的大學應盡快提交具體方案,以便政府作出更周全規劃,善用資源培育更多優秀醫生,以解決看病難問題。

政府對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口風,出現大逆轉,肯定不是信口開河,相信背後有着全面考慮。當局最初對建議冷淡,因連年赤字,急需開源節流,而興建第三間醫學院涉及大量公帑,估計需要高達逾100億元,在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當局在考慮公帑運用時須確保符合審慎理財原則,以免招來批評,還擔心會引發新舊醫學院的競爭。
取錄有學位畢業生讀醫擴生源

然而,本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醫生與人口比率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低,每千人只有2.16名醫生,比內地、新加坡和南韓的2.5名至3名醫生低20%-40%,亦比歐美逾3名醫生低50%。即使當局積極引入外援,到年底會有逾2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公院系統,但這僅能緩解燃眉之急,一旦他們完成服務年期,便會離開公院,在私營醫療系統掛牌執業,故培訓更多本地醫生才是長遠之計,令政府不得不認真考慮設立第三間醫學院。

現在政府對開辦第三間醫學院有開綠燈的姿態,下一步是思量如何在資源緊張情況下將事情辦好。要建立一間高質量醫學院,關鍵是能否聘請大批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和掌握先進教學技術的教授和醫生。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早前曾表示,一間醫學院至少需要200名教學人手,可是目前兩大醫學院的教授嚴重不足,須向海外聘請。

醫生不足是全球面對的共同問題,假如新醫學院無法在海外羅致傑出知名教授,可能以高薪厚職向兩大醫學院「撬牆腳」,而兩大醫學院為挽留人才也被逼祭出銀彈政策,造成惡性競爭,相信是政府和公眾均不願樂見,故有意開辦醫學院的大學當局須提交可行招聘人手方案。
大學盡快提交具體新思維方案

此外,公眾也擔心新醫學院為了搶生源,可能要降低對中學文憑試(DSE)成績的收生門檻,繼而影響到未來醫科畢業生的質素。有別於現時兩大醫學院收生只局限於DSE和IB尖子,科大鎖定是招收「第二學位」的大學畢業生讀醫,避免與兩大醫學院構成生源惡性競爭。

當然所招收的「第二學位」醫科生,須具有生物化學學位背景,對相關醫學知識有一定基礎,在修讀醫科時便毋須像一般醫科生要讀6年那麼長,可以將修讀時間壓縮至4年。雖然香港未曾實施過「第二學位」醫科生,但這種制度在美國和西方相當普遍,只要課程設計得宜,未嘗不是一種吸納更多精英成為優秀醫生的大膽嘗試。

由於醫科生需要在教學醫院進行一年實習,相信當局在審批大學籌辦醫學院時,會將校園跟教學醫院的距離,以及有關醫院規模因素納入考量之列。以科大為例,最近的醫院是將軍澳醫院,但因不是一間提供各類各科的綜合醫院,未必收到奇難雜症病人,故相信只會選擇聯合醫院作教學醫院。

儘管醫衞局對第三間醫學院持開放態度,但據說迄今只收到科大數頁紙的初步構思,言下之意對方以至另兩間大學仍未提交任何實質計劃。有關方面宜盡快就籌辦醫學院提交具體方案,如課程設計、評審課程、從何處聘請教授、跟哪間醫院掛鈎合作、如何取得專業資格認可等,以便政府在審視方案時,通盤考量到哪間大學的課程有新思路和超前部署、實施起來更具資源效益,從而選出合適大學,培訓更多優秀醫生,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