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課程】慕光英文書院改革STEM課程 校內建「亞馬遜生物教室」

2020-12-18 18:16

慕光英文書院近日在校內增建「亞馬遜生物教室」,飼養了二十隻兩棲及爬行類動物。
慕光英文書院近日在校內增建「亞馬遜生物教室」,飼養了二十隻兩棲及爬行類動物。

近年很多人稱呼小狗、小貓等動物為毛孩,可見港人對貓狗的喜愛,不過,值得愛護的動物豈止貓狗,相對較少人飼養的兩棲及爬行類動物,同樣需要大家的愛護。Elsie知道,位於觀塘區的直資中學慕光英文書院,最近斥資二百萬元,在校內建造一個「亞馬遜生物教室」,除飼養二十隻珍禽異獸,包括變色龍、豬鼻蛇、緬甸陸龜、紅南美蜥等等外,還配合AR(擴增實境)及VR(虛擬實境)設備,讓學生如置身亞馬遜森林,研究和探索自然保育,提供不一樣的STEM(科學、科技、機械和數學)教育。

Elsie早前到慕光參觀「亞馬遜生物教室」,該教室由兩個課室組成,一邊放了AR及VR等教學設備,另一邊則布置得儼如小型動物園,住了十七隻兩棲及爬行類動物(另有三隻在實驗室),主要由學生照顧,包括餵食和清潔,有同學更負責帶巨龜散步,難怪動物們跟同學都顯得特別親近。好像Elsie就看到一條名叫Lora的黑白泰加巨蜥,當看見照顧牠的同學時,似乎特別生猛,同學亦可把牠一擁入懷;至於另一位女生同樣巾幗不讓鬚眉,面對一條名叫「奶茶」的球蟒,毫無懼色,還讓奶茶圍住她的雙手,擺甫士給大家拍照。

教室的另一亮點,就是一個大型的水陸雨林缸,內裏種了蕨類、苔蘚類、水草和鳳梨科植物等,並設智能灑水系統,維持植物生命。該校的創新科技教育領域總監兼科學科科主任歐達江同Elsie講,從水陸雨林缸的生態系統,可帶出生物的多樣性,「下階段將再放些魚和青蛙仔進內,利用他們的排泄物,圓滿該生態系統。」

聽助理校長張永豐講,原本請人製作一個水陸雨林缸,材料連工人薪金,費用起碼要三四十萬元。為了節省費用,歐主任和同學就想到利用爛貨架重新裝嵌,廢物利用;另外,他跟廿多位對動物有興趣的同學,更成立兩棲及爬行學會,專門負責照顧動物和打掃教室。

校長梁超然說,設立「亞馬遜生物教室」的想法,源於兩年半前,當時他跟老師們商討該校STEM教育的定位時,發現學界多教編程、砌機械人和LEGO等,但他們卻希望該校的STEM教育,可符合老師的興趣和專長,並切合校情、條件和配套,後來聯想到以亞馬遜森林,作為教科學的途徑。

「香港雖然是亞熱帶地方,但小朋友除了在主題公園和金魚街外,能接觸稀有、瀕危絕種動物的機會較少,然而地理和生物科裏,卻常教授有關知識,於是就想到把亞馬遜森林放入慕光,並申請優質教育基金,取得二百萬元成立『亞馬遜生物教室』。」梁校長說,為了讓同學有更多飼養和接觸動物的訓練,又可認識不同地貌,故教室亦增設AR和VR設備,以科技彌補現實上的限制,未來並計畫邀請小學生到教室參觀,以不同方式推廣STEM教育。

歐主任補充,藉「亞馬遜生物教室」,相信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對科學和生物科的興趣。「學生飼養動物時,也可學到學科學的方法,包括觀察、記錄、探索、嘗試等,而這些方法,在教科書是冷冰冰的。但同學在教室內看到動物,定會產生好奇心,並會問『點解?』,當學生問『點解?』,教育就隨之開始。」

在實驗室安全指引和教育局的限制下,公立學校不可以養貓、狗、免仔等哺乳類動物,故「亞馬遜生物教室」只能飼養兩棲及爬行類動物,而動物的來源,大部分從漁農自然護理署,以及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等非牟利組織領養,藉此提倡領養代替購買的信念;校方揀選動物時,亦只會選擇性格溫馴的品種,並教學生如何安全地和動物相處,避免發生危險。

現時「亞馬遜生物教室」仍是試運階段,下學年校方會在初中的STEM課堂和科學科,以至中四的生物科,加入「亞馬遜生物」元素,並在特定時間開放教室,讓同學參觀。歐主任說,未來校方會改革或增潤科學課程,例如中一科學課會講瀕危物種,課堂就會教學生觀察生物、如何分類;中二就會教呼吸系統和植物等。

事實上,教室的成立,亦可訓練學生的耐性,甚至讓學生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就讀中四的兩棲及爬行學會主席梁銘軒,自小已喜歡爬蟲類和小動物,可惜因土地和金錢等問題無機會飼養,故學校成立教室後,他有機會接觸動物之餘,更學到從細微地方看動物的健康情況,例如眼睛是否正常、鼻孔內是否有異物等,對其他好奇的同學,亦可指導他們如何跟動物相處;同是中四生的副主席李漪瑩,坦言加入學會後,萌生日後當獸醫的念頭,對未來不再感到迷惘。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18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