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劄記|汗牛何以充棟宇
2022-11-18 11:51
去年暑假為教授擔任研究助理,有機會到香港歷史檔案館查找資料,不但學了不少使用舊檔案的技巧,更勾起了我對歷史紀錄的思考。原始檔案對於各領域的研究而言都相當重要。研究中史時,不同朝代的奏摺、官方紀錄便是研究者必須使用的一手資料。如王安石新政相關的奏疏、清末禁煙爭議時的兩派建議、洋務派及維新派請求改革的上疏等,讀中史科的同學相信也有涉獵不少。
早前故宮曾經展出康雍乾時期的奏摺,當中不少皇帝硃批如「朕知道了」便引起社會熱話,但其實也有不少值得留意之處。如雍正皇帝相比起康、乾二帝,硃批都較為詳盡和仔細,也反映了雍正皇帝事必躬親的性格。
正因為原始檔案對於歷史研究相當重要,故世界各地都設有完善的檔案法或檔案管理制度,規定政府部門不可銷毀重要資料,需要妥善保存,保密一段時期後亦要向大眾公布。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史家或記者便可就公開的政府檔案展開研究。 例如二戰的機密文件近年便相繼解密,為相關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和方向。
在香港,政府檔案處便負責管理香港的檔案,市民和學者可在觀塘的香港歷史檔案大樓查閱。筆者曾查閱有關天文台的檔案,不禁感歎紀錄之齊全。如戰前的天氣紀錄、四五十年代舉行國際氣象會議的通訊紀錄等,都仍然有保留下來,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亦有借助這些檔案來研究天文台的歷史,可見這些檔案正是研究者的寶庫。
最後分享一個從岑台長那里聽到的故事:香港淪陷之後,天文台的職員也被關進集中營,朝不保夕,但他們依然堅持記錄天氣,並把降雨、氣溫等資料記錄在火柴盒、筆記本上,為的是避免香港氣象紀錄會因為戰爭而中斷,這些紀錄現在依然可供市民查閱。正因為有前人的堅持,後人才得見完整的歷史。
各位將來不論是負責保存檔案,還是去研究史料,一曰細心,二曰珍惜。 因為細心,才能在汗牛充棟的檔案中尋找到有用信息。即使這一刻認為這些資料沒有多大價值,在未來也許亦會成為珍貴的事,所以只有珍惜,才能確保史料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1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