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室|港孩真的很難改?

2022-12-06 12:55

一提到「港孩」,大家都認同他們有以下特性:自理能力低,意思是孩子不能照顧自己;過分依賴,意思是孩子各樣生活小事都由父母代勞,不能獨立成長。

其實子女需要父母協助成長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小朋友到了特定的年齡,會隨着身體機能及智力發展而做到某些事情。例如四歲的小孩會用簡單餐具;六歲以上的小孩可清潔自己。如果父母沒有按小孩的年紀給予機會發展相關能力,他們就容易形成「港孩」。這樣的情況除了影響小孩獨立性,更重要是降低其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故家長可從以下方面培養子女獨立,避免他們變成「港孩」。

給予清晰具體提示:當年幼子女開始學習生活技能時,家長需要給予簡單及具體的指示。例如教導子女用筷子進食,家長須清楚講解每隻手指的運用及相關的動作,讓孩子一步一步跟着模仿。同時可先給予「學習筷子」輔助工具,讓子女更容易掌握。

鼓勵重複學習經驗:當給予指示後,家長需要給予機會讓子女嘗試練習及實踐。例如子女學用筷子,家長須給予子女有自己進食的機會,讓相關的技能得到應用。如果在學習過程出現問題,家長可從旁指導,重點是要讓子女能獨立完成,在過程中建立能力感,讓子女有信心照顧自己。

正面鼓勵提升能力:當子女做到能力所及的任務時,家長可以清楚表示欣賞,例如當子女成功用筷子進食,家長可以用堅定的態度表示欣賞,具體指出哪一步做得好,並鼓勵子女多運用技能。如子女未能做到任務,家長可教導改善的方法,讓子女能最終完成。家長切勿心急直接幫手,以為這樣能節省時間,因為長遠來看,子女就失去了改正的機會,慢慢養成依賴的習慣,就得不償失了。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凌婉君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凌婉君女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2月6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家長教室|育兒3部曲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家長教室|理想?你想?(下)

家長教室|「理」想?「你」想?(上)

家長教室|親子間會否只剩下功課測驗?

家長教室|我不是虎爸虎媽(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