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重建可持续 检视收购补偿机制

2023-07-20 00:00

本港市区旧楼老化日益严重,不时发生塌石屎事件,而作为旧区重建旗手的市建局,上年度罕有地盈转亏,并预警亏损情况可能持续好几年,未来将面临严峻财政压力。在楼市持续下行的大形势下,市建局除了积极开拓财源,政府亦有必要检视已实施22年的同区7年楼龄补偿机制,否则市建局难以持续有效营运。

市建局在2022/23年度录得35.3亿元净亏损,是9年来首次见红。市建局主席周松岗透露,未来几年将是市建局收购发展高峰期,预计需要960亿元,该局计画下年度起将现时借贷上限由60亿元大增至250亿元,并考虑向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应付资金需要。
楼市下行增市建局财政压力

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以来,除了成立初期、2008和2013年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赚钱,因过去20年适值楼市处于大牛市,楼价大涨小回,而亏损年份处于楼市调整时刻,故局方即使高价收购项目,待项目落成时楼价已大幅回升,令项目由亏转盈。然而,今次财政危机并非周期性般简单,因楼市持续低迷,息口在高位徘徊,加上未来3至4年的潜在一手供应破纪录达10.7万伙,令楼价持续受压一段颇长时间,不知何时才能见底大幅反弹。故市建局已放风,未来5年将有10个项目招标,因以往是高价收购,在楼市低迷下,预计会亏损20亿元,便是已作最坏打算,项目「高买低卖」将持续多年。

事实上,市建局面对着一个很严峻的结构性问题,症结在于同区7年楼龄补偿机制。当年土地发展公司(市建局前身)成立时,旧区收楼重建工作阻滞重重,旧楼业主坚持要原区置业,为了提高诱因吸引业主同意收购,当局决定以同区7年楼龄为补偿基准,即除了给旧楼业主自住物业市值楼价外,并会加上一笔以特惠津贴方式发放的自置居所津贴,津贴是以同区7年楼龄的楼价作为计算基础,令收购价变得非常可观和具吸引力。

在楼市向好时,项目「高买高卖」,市建局仍有利可图,问题不大,顶多被讥为将重建项目包装成豪宅出售。可是,当楼价横行或向下时,问题便开始浮现,由于收购成本高,再加上建筑成本上涨和利息开支,项目随时变成「高买低卖」,亏损收场。
宜谘询调整7年楼龄基准

市建局行政总裁韦志成最近频频开腔,指当初制定同区7年楼龄补偿机制时没有「深思熟虑」,以深水埗兼善里项目为例,收购尺价1.6万元,惟市价仅每尺最多9000元,质疑为何要动用大量资源补贴业主换楼,而业主却没做到应做的楼宇复修,是时候检讨旧区重建收购价,以免资源错配。

活化市区,目的是改善区内居民生活环境,确保楼宇获得适当维修,避免塌石屎、塌楼事件发生,危及居民和途人安全。市建局肩负旧区重建重任,须确保其自身营运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财政自给自足,若旧楼收购价不合理地高昂,倘若每做一个项目便蚀一个,只会造成沉重财政负担,即使举债,也难以长期营运下去。资金不断缩水,收购进度只会放慢,令楼龄逾50年的旧楼重建无期,让居民每天出入担惊受怕。

相关政策执行了22年,明显已不合时宜,市建局从可持续营运角度出发,考虑降低成本,最直接方法是从根源入手,修改收购补偿机制,但由于机制是当年政府和立法会制定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局应主动提出公众谘询,研究如何优化机制,如将7年楼龄赔偿基准调整至10年或15年,甚或研究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确保市建局可收支平衡,市区重建工作可持续开展下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