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落户河套 香港需引入更多「阿斯利康」
2023-11-27 00:00英国药企阿斯利康将于香港河套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园,不但标志港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还反映跨国药企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利用香港的内联外通优势,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并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药进入内地的首站。此举不但为香港和大湾区医药研发注入新动能,更有助香港建设成国际创科中心。
阿斯利康落户布局湾区市场
阿斯利康是港府抢企业下,首批重点引进的30间企业之一,也是全球十大药企在香港设立的首间研发中心,别具象徵意义。再加上早前和黄医药表示一年内在港成立研发中心,以及另有3间跨国药企也落户香港,反映其不约而同看好香港生物医药发展,为香港致力发展国际创科中心投下信心一票。
跨国药企看好香港生物医药前景,背后目的志在中国这个有14亿人口的全球第二大医疗消费市场,去年单是药品支出高达1,660亿美元,而阿斯利康、默沙东、罗氏药厂等7大跨国药企便占了242.5亿美元。以阿斯利康为例,去年在中国区的营收逾57.9亿美元,占了其环球收入13%,跨国药企眼见中国市场急速增长,个中充满机遇,希望可分一杯羹。
然而,跨国药企近年在中国面对很多挑战,引进药物时须与当局进行谈判,代价是降价。加上内地药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药物取得成效,而创新药又获美欧药监部门认可,且以低价促销,令跨国药企须主动降价以保住竞争力。由于内地的原料药生产成本比西方低30%至40%,故跨国药企均致力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寻求与当地药企合作。
对跨国药企来说,开拓中国市场,大湾区是最佳而便捷选项,因具有9,000万人的市场、科技创新和政策优势,而香港是帮助他们进入大湾区,继而进入内地腹地的重要门户。
首先,十四五规划已确定香港建设成国际创科中心,香港和深圳已计划好在河套区联合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其中一个优先发展领域是医疗科技。本港在发展医疗产业具有多项优势,拥有两间世界领先的医学院,众多顶尖世界级专家和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研究,又经常参与药物临床研究,再加上政府近年积极引进人才,并与大学合作设立研发实验室,有助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药物。此外,香港要发展生物医药,需要建立国际认可的药物注册制度。过往采用的「第二层审批」药物注册制度,新药需要获得两个以美欧为主的药监局审批才能在本港注册使用,变相把内地研发并获批的创新药拒诸门外,也难以吸引外国药企落户香港投资研发。港府本月起推出全新「1+」机制,容许治疗严重及罕见疾病的新药,可在符合本地临床数据要求,并经专家认可后,只需一个参考药监机构许可,便可有条件注册使用。港府明年将成立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冀最终建立「第一层审批」药物注册机构。
做好配套助医药产业建生态圈
当局不断为医药研发创造有利条件,阿斯利康此时宣布在香港成立研发中心,明显是窥准香港是中国「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作用,调整对华投资布局。即准备以香港作为新药研发基地,再通过新药审批机制,寻求在大湾区进行大规模临床测试,加快新药落地。一旦新药获批,即使争取不到在大湾区生产,也可经港澳药械通进入大湾区市场,令香港成为其新药开发的重要一环。
吸引跨国药企落户只是第一步,还须做好配套,才有望令新药开发进程事半功倍。当大批药企全情投入研发创新药,一旦研究取得成果,当局需要有足够人手审批药物,否则只会拖慢新药上市进度。此外,第一期临床研究需要1年时间才能获批并开始招募病人,跟南韩仅需3至4个月显得缓慢,当局须研究如何拆墙松绑,加快相关进度。
阿斯利康落户香港,切合了香港是内地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角色,香港须发挥这独特优势,并与大湾区城市的创科及生产优势结合,做到产科研一体化,才能吸引更多海内外药企来港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冀能产生群聚效应,让医药产业建立完善供应链生态圈,加快本港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香港成为亚洲以至国际医药研发枢纽。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