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势所趋 垃圾徵费可优化乐观其成
2024-04-02 00:00垃圾徵费先行先试计划昨天开展,政府在选定的6类处所共14个试点率先实施,首天运作大致畅顺,但有人批评试点规模小、配套和宣传不足,担心所收集的数据未能反映真实情况,要求政府若试行计划成效不理想,切勿在8月时强制推行。然而,垃圾徵费是全球大势所趋,港府不能因为执行上遇上阻滞而有所退缩,更应设法理顺个中困难,减低推行时的阻力。
借鉴外国经验强化回收减废
垃圾徵费计划磋商了16年,终于在2021年立法通过,原定去年底推行,后来考虑到在圣诞和农历新年期间前线人手不足,推迟至今年4月1日推行。直至今年当局因公众对执行细节有很多疑惑,决定进行重新部署,将垃圾徵费押后到8月1日才生效,而昨天则在14个试点开展先行先试计划,并向相关商户和居民免费派发指定袋。
在首天试行,虽然有部分商场商户和三无大厦的居民仍用普通垃圾袋丢弃垃圾,亦有大厦管理处用大型指定袋为违规垃圾「包底」,也有劏房户指仍未收到指定袋,但基本上运作顺畅。有人不用指定袋来装载垃圾是预料中事,因他们想尽快先用完手上的普通垃圾袋,以免浪费资源。不过,社会有不少人对政府落实垃圾徵费抱怀疑态度,觉得当局推出先行先试计划是为退缩先行做准备,因若今次先行先试成效不彰,便有较体面理由再度押后甚或搁置计划。事实上,商界尤其食肆最乐见垃圾徵费无限期搁置,因在当前市民北上消费蔚为成风,食肆生意大减,本月22日又正式实施「走塑」措施,将大大增加了营运成本,令当局不得不考虑商界的困难。
然而,垃圾徵费是全球大趋势,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周边地区都在实施,香港没理由反潮流,尤其当局已通过立法推行,若因在执行上遇到阻滞或困难便打退堂鼓,实难向社会交代。因此不能因为政府推出先行先试,便贸然断定这是做好退缩准备,反而应视为当局以更务实手段推进垃圾徵费。
政府强调,先行先试计划是务实地审视垃圾徵费实施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垃圾产生者、前线清洁人员、垃圾收集商、物管界在不同场景下处理弃置垃圾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收集他们的意见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会在5月至6月向立法会提交结果。
环顾全世界,在推行垃圾徵费政策之初并非一帆风顺,最后一一克服,港府应借鉴外国的经验,就是加强垃圾分类和提高回收率,才能达到减废目的。
当局应全面检视之前筹备落实工作中有甚么不足之处,尽快作出改善,包括加强宣传教育,让市民明白到垃圾分类可减少制造垃圾,并在各区增加各类回收设施,务求让「绿在区区」回收点设在更就脚地方,市民更愿意配合,令可回收循环再造物料获得重生机会。此外,当局亦要在各个小社区增设厨馀机,鼓励居民和商户将厨馀回收,把厨馀转化为再生能源。
梳理问题再推优化措施解难
政府在得出先行先试初步结果后,须尽快理顺执行垃圾徵费各环节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若情况许可应扩大试点规模数目和涵盖范围,将学校、医院和乡郊也纳入试点,更能反映垃圾徵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将所收集的意见和数据进行分析,再因应实际情况对落实垃圾徵费进行调整,决定是否如期在8月全面推行,抑或分阶段落实。
对港人来说,垃圾徵费是新事物,不但牵涉到收费,还涉及移风易俗,推行时难免遇到一定阻力,故政府在落实政策时不应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加强与市民沟通,并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和宣传各项配套,为公众提供便利、可行的减废途径,在推动垃圾徵费时便事半功倍。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