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多一选修科,行吗?

2020-12-23 14:0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上期专栏提及「教育应该如何走下去」,触发数位校长来电,表达同样的关切。知音同行畅所欲言,各表伟论,看看有何出路。

众人的共识是教育当局需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方向,让各持份者知悉及落实,否则学校、家长和学生便会十分迷惘,社会人才亦难以培育。

局长早前提出通识科课时将作删减,考试成绩只厘定达标与否,不分级别;专题研习将会取消,甚至科目的名称亦将会更改。那么,通识科培育学生共通能力的主要使命便会「自此消失」?剩下来只是部分似是而非的残馀点滴?

数位校长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想法,就是重拾昔日类似文、理、工、商分流的运作。不同的只是因时制宜,为其学习范畴重新定位,例如科理、人文、商经、体艺;学生需要修读核心的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数学,亦要在上述四个范畴作出学科的选修。各人还打趣建议必修国民教育,以满足当下时代的取向。

分享讨论期间,各人又谈到学与教的模式;昔日是传授讲道和牢记硬背,考试亦多以资料回输为优劣成败之衡量。然而,教学范式在过往十多年已作出重大的转移;反转教室的模式、建构知识的取向、分析讨论的方法、探究思辨的形式已植根在教室中,师生亦已习惯适应,主因这是世界的潮流,大势之所趋。那么,没有通识科的议题,师生仍可通过其他学科培育其共通能力。年轻的下一代亦能把这些能力转化及应用到其生活周遭环境的问题和社会各地的事件。

谈论至此,大家都有点唏嘘,只有期盼教育当局在改变学科的决定时,考虑到其对整体教育根基的影响,并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稳妥的方案。破建需要同步进行,不是只说一句:「释出课时后可多修一个选修科。」当多了选修科时,学生该如作出适切决定?当通识科改革后,学生的探究学习及思维能力有何改变,需要密切观察及适时检讨。

麦耀光
作者为厂商会中学校长,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逾三十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2月23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