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场|反思教育的意义
2022-05-10 12:16
何谓教育?教育的目标是甚么?教育的结果如何?沿着预设目标进发,如何到达结果的彼岸?千般演绎,万种方法,无法定于一尊,也难然绝对,因此,教育这门学问,无法也不可能垄断,社会各界,乃至政府,放软手脚或加大力度都可以,社会大众依然过活。
洪荒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野蛮与文明都是并驾齐驱。于是,不停有人质疑,尽管在西元前五世纪时期,东西哲人辈出,孔子及其弟子、苏格拉底、栢拉图及亚里斯多德,异域同声,同呐喊理想人生,强调教育的至关重要,以面对愚昧的败坏,抗拒世衰道微。
流水不腐,东方孔子儒学与西方「三哲」的时代距今已二千五百多年。近三十多年,西方兴起后现代主义,特色是怀疑、挑战传统,走到极端是要批判,甚或摧毁传统的一切,以致「甚么也不确定」、「无限自我」的双节棍,合舞在世界各个领域之上。于是,今天世界的自由得到无限伸张,社会无限憧憬,就因为敢于忘记东方孔老及西方三哲,「礼崩乐坏」的无病呻吟,喊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还不是继续运作如常,不会灭亡。教育无用论亦甚嚣尘上。
但守着教育尊严的,却是一代传一代,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崇高理念,「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教育忘我精神,用行动一以贯之。教学专业的,亦明白苏格拉底的「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栢拉图认为「与其不受教育,不知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亚里斯多德说出教育的付出与远见︰「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俗世清流,教育难立竿就见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千五百多年来,仁义礼智信诚勤仍有说话的空间,正气还可压倒歪风,魑魅魍魉仍然不能站在人生大舞台的中央,笔者认为,这并非后现代乱序乱舞的自由自我使然,而是由代代无数默默耕耘、服膺东西圣贤的哲者,对教育信仰坚持的校长、老师及家长们的付出结果。历史长河里,这就是以结果为目标。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5月10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原文标题为〈教育〉。
延伸阅读: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