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艺师语|观视艺课
2022-06-09 15:55
今年四月,在大学任教的朋友问我是否有空去观课。自二○二○年退下火綫,自己除了创作陶艺及版画外,并兼任教育大学特教中心的讲师,主要担任教师的培训工作。若能帮上忙,自不推却。是次找「外援」的原因是受限于疫情,学校恢复面授课,只上半天课,实习期又较短,须在五月完成。我负责七位学员的观课,每位进行两次,共十四次,实在是有点吃力。
我与学员素未谋面,乃以「网课」与大家面谈。我强调当前难得设面授课,请他们尽量把握。大家在教学时间、学习环境和教材设计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望能将此等限制化作有利条件,专注教学,不要过分担心授课内容多寡,集中关顾学生于课堂的学习和课前的准备。
观课后,我从三方面提醒学员,其一以人为本,教师宜勤快走动,照顾整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人人关顾」,无分彼此。此外,须与学生「约法三章」,请其遵守纪律,如「一个讲,个个听」,鼓励他们互相帮忙,一起带动学习气氛。其二,从课程角度着眼,课上所备的教材、进程及创作的框架,要估量是「助力」,还是「阻力」?助力有助达至教学效益,阻力则妨碍学生创意的发挥。
最后,从实务入手,将课题和重点词汇写在近课室入口处的黑板上,以便总结时重温课堂所学。教师不宜「急于求成」,宜调节步伐,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先让学生热身,再慢慢进入主题。谨记教学效益多寡,不是老师所教,而是学生所学。
游走港九新界的观课,转眼结束。总的来说,学员备课充足,善用资讯科技,语速和声量均能抓住学生的学习情绪。经历两年疫情,实体课不多,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在状态。难为「学师仔」,他们首次实习,执起教鞭,却有板有眼。那份热情,那种冲劲,实在值得欣赏。
据知这两年离开教育岗位者众,望大家继续努力,以传薪火。
朱启文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和轻度智障儿童学校荣休校长。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9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