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樞紐 不應只看排名

2024-10-12 00:00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發表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有5間大學打入頭百大,當中中大(44位)、城大(80位)及理大(84位)的排名都較去年上升,排名最前的港大(35位)維持不變,科大微跌兩位後仍然排第66位,總體質量成績僅次於美國、英國和中國內地,成績實屬斐然,為特區政府致力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工作打下強心針。
教育產業化指標化惹疑慮

就在有關消息公布翌日舉行的一個教育論壇上,多位本地大學校長都對類似的大學國際排名,及至香港的整體專上教育發展提出了一些質疑和憂慮,很值得教育局以至所有特區官員細心聆聽。

其中港大校長張翔強調,排名高不一定等於教學及研究質素卓越,本港大學發展正面臨不少挑戰,包括人工智能AI對人類知識與教育的衝擊,如何在融入國家發展與維持香港的國際性、獨特性之間取得平衡等等。

理大校長滕錦光則講得更白,直指政府於本學年起將大學非本地學生比例提高至四成,惟實際上大部分非本地生均來自內地,「不算國際性」。另一問題是連同學費與住宿等開支,在香港讀大學可能比留學英美更貴,建議可為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提供貸款,相信他們可在畢業後5至10年完成還款,並有助留住這批人才繼續在港發展。

教大校長李子建和恒大校長何順文,不約而同對大學教育越趨產業化、指標化和單一化表示質疑,大學因市場壓力而傾斜短期商業效益,包括一窩蜂發展創新科技,忽略了人文應用科學,認為政府及社會各界都不應過分側重有關國際排名。

事實上,本港的大學為了爭取更高的國際排名和更多的政府資助,過去十餘年越趨重理而輕文,重研究而輕教學,尤其是較易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但其題材與研究成果,卻往往與本港和國家的發展所需脫節。而隨着本地適齡學生減少,部分大學和學系為了爭奪有限的本地尖子而各出其謀,並爭相開辦和吹捧最受家長歡迎的所謂「神科」,形成惡性競爭和過度單一化發展。

住宿開支高昂,加上近年的國際政治環境,導致內地生比例持續上升,除了影響大學的國際化形象,亦間接帶來越揭越多的假學歷和「黑中介問題」,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質素水平與公信力都構成威脅,亦不利吸引更多真正優秀的海外學生來港。
須嚴打假學歷 優化學費架構

要有效推動香港專上教育的健康、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可望超英趕美的國際教育樞紐,政府必須加強其角色與投入,包括通過政策措施與資源分配,引導各大學加強協作,促進共用資源優勢互補,鼓勵良性競爭和錯峰發展。

在招收非本地學生方面,同樣要增加政府的參與,包括統籌及支援各大學進行海外宣傳推廣,促進院校資訊互通及與內地當局聯手嚴打假學歷,以及優化現有的學費架構和各個獎學金計劃,一方面吸引更多個人能力優秀但財政能力較弱的海外學生,一方面希望做到以非本地生收入補貼本地生學費。

此外,適逢香港樓市回軟,已有本地大學自行跟發展商合作,將一些私人物業改作學生宿舍,但並非所有大學都具備所需的財力和規模。這方面政府也可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協助吸納在短中期供應過剩的酒店、住宅以至寫字樓物業,作為學生宿舍及大學擴展用途。此舉不但有助大學招收更多非本地生,住得較遠的本地學生也能受惠,對疲弱的物業市場亦起到支持作用,一舉多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