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頻遭詐騙 源頭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2025-01-21 00:00

香港大學早前向學生發電郵,指近月超過60名學生誤墮詐騙案,損失約6000萬元,受害人主要是內地生。校方又要求學生填寫防騙問卷以提高防騙意識和警覺性,否則無法進入圖書館和學習空間「智華館」。值得注意的是,類似詐騙案最近頻頻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一個「新常態」,除了港大,理大、城大等院校都有內地生上當,情況顯然已惡化至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18歲女遭「官員」呃920萬

詐騙案屢禁不絕是有客觀背景的:一是疫後中港經濟復甦步伐不如預期,多了騙徒鋌而走險、四出行騙;二是科技不斷發展,釣魚短訊或電郵、人工智能深偽技術層出不窮,以致騙徒可用更「高明」的手法令更多人受騙。

在近期的大學詐騙案中,受害人大多數是內地生,原因何在?入世未深、在香港人生路不熟,固然是主要因素,但內地民眾比較敬畏官員,以致一接到偽冒官員的電話便會腦子嚇蒙、乖乖就範,相信也是重要原因。從媒體報道可知,部分騙案的情節可謂匪夷所思,例如早前一名在港大就讀的18歲內地女生竟被所謂「官員」騙去920萬元,引起社會對類似騙案的高度關注。

鑑於詐騙案頻生,一些高等院校與警方合作,向學生發布問卷,此舉無非是關愛學生,出發點是好的,問題是這些措施真的可以取得顯著成效嗎?據了解,不少內地生平時根本沒有查閱電子郵箱的習慣,未必知道問卷的存在;而在網絡發達的當下,查閱資料不一定需要通過圖書館,即使部分學生被禁止進出圖書館,亦未必介懷。當然,這並不是質疑問卷的存在價值,只是校方必須確保問卷所希望傳達的訊息可以被學生看見。

對於保護內地生權益,香港執法部門已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包括自2023年9月新學年起,向本地大學提供網上防騙學習套件,幫助學生(包括內地生)了解包括電騙在內的各種騙案,此外亦通過微信平台,向內地生宣傳防騙教育資訊。這些工作有作用,值得堅持和深化。

在已有基礎上,當局應當進一步深化從源頭加強防騙意識的工作。對許多內地生而言,儘管香港是中國領土,卻是一個和內地截然不同、非常陌生的地方。假如在他們抵港後才作出宣傳,似乎已經太遲。未來應作出策略調整,要更具針對性,例如香港警方、入境處和內地執法部門應加強合作,在「港漂」來港讀書的批文發出前,預先要求他們學習防騙知識,減低他們來港後因人生路不熟而受騙的機會。
來港前先學習防騙知識

除了內地生,內地家長亦應接受更多防騙教育,原因很簡單:學生年紀尚輕,沒有太多財富,假如被騙去大筆款項,那些錢財很可能是來自父母的。有見及此,當局應加強對這個重點人群的宣傳工作,提醒他們在接到子女要求大額匯款的電話時,應保持冷靜,若有懷疑應直接聯繫執法部門。

隨着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特區政府積極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未來將有更多內地生來港升學。針對這些年輕人的詐騙案不斷發生,香港聲譽無可避免受損。當局宜及早調撥資源,作出相應的部署,在應對涉及內地生的詐騙案時,思維和策略應該適度調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