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甚具韌性 見招拆招應對特朗普
2025-01-18 00:00內地公布2024年GDP增幅為5%,這個數字雖不算非常突出,但總算符合原先訂下的目標。達標主因是中央近月落實多項刺激措施,而出口規模創新高也為經濟增長創造動力。整體而言,中國經濟韌性是足夠的,但隨着特朗普2.0年代來臨,外部環境相信會惡化,內部困難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故此,我國必須因時制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減低內外負面因素所帶來的震盪。
仔細分析去年經濟數據,消費零售無疑令人失望,因為3.5%的增幅較2023年的7.2%大跌超過一半,反映居民消費意欲遠遠未回復至疫前狀態;去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則勁跌超過一成,破了紀錄,若非去年中央出台刺激股市樓市的舉措,數字可能更糟糕。至於出口,由於電動車、智能手機在內地供過於求,有助去年出口數字增長5%。與此相關的是私營企業為支撐出口生產,積極投資新工廠和設備,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造好,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內需和房地產疲弱的影響。
內需房地產持續不振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去年5%的增幅便低於前年的5.2%。此外,中國亦面臨人口減少、青年失業率高企、消費疲弱等現實,但中國經濟畢竟沒有倒下,反而在困難中站穩陣腳,這裏可看出內地經濟韌性之強。當然,這並不是說未來將會一帆風順——內地官方和市場人士均承認,今年可能比去年更加艱難,特別是「逆全球化」旗手特朗普重返白宮,勢對中國出口甚至整體經濟表現構成較大壓力。
毫無疑問,特朗普的負面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不止中國,甚至日本、歐盟、加拿大等盟友均會成為所謂「美國優先」理念針鋒相對的目標。但換個角度看,這些國家之前既然已有和特朗普1.0打交道的經驗,今後自然不會對特朗普2.0手足無措。加上,特朗普粗暴打壓貿易夥伴的單邊舉措,在不斷濫用之下,其邊際效益正不斷遞減,某程度上也紓緩了「受害者」的壓力。
單以中國而言,對於美國施壓,中央政府不會無計可施,不會完全陷於被動。應對關稅戰的方法之一是讓人民幣適度貶值,維持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方法之二是開拓更多新興市場,減低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份額。另一方面,大家不要忘記,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之類的表述,市場據此研判,中央可能保留了不少「彈藥」,可隨時因應內外環境變化而施放。
兩會或公布更多刺激措施
去年,內地已實施降利率、減地方政府債務、發行國債等措施,目的是要釋放經濟潛力;今年以來,內地已擴大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補貼,目的顯然是要解決內需不振的痼疾。以中國人口達14億、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的超大規模,補貼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可以帶來的刺激效應絕對不應低估,今年春節可能會出現一個消費高峰。我們沒有理由假設,除了補貼就黔驢技窮,估計今年兩會可能會公布一些新的措施,甚至在兩會過後,繼續會有因時制宜的辦法。
美國候任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認為中國經濟已步入衰退,此說未免誇張。說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卻符合事實。展望未來,中國要做的是保持戰略定力,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規劃去做,因應實際情況,見招拆招,打好政策「組合拳」,積極化解內部壓力和外部挑戰,發展好中國經濟。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