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放榜 人才荒对考生前景有辣有不辣
2023-07-17 00:00中学文凭试(DSE)放榜前夕,不少考生对前景忐忑,忧虑的不止是成绩能否足以升上大学,更为4年后大学毕业时所面对的激烈竞争感不安,因在各行各业抢人才下,当局又计画放宽8所资助大学招收非本地生限额,令大学生涯以至未来就业均面对更多竞争。考生在升学时除了要慎选学科,更应在校园内扩阔社交圈子,装备好自己,才能在未来大争之世脱颖而出。
面临校园资源及职场更大竞争
香港青年协会公布应届DSE考生调查,本来有关调查像往年般纯属例行公事,但今年增添了抢人才的新元素,令考生面对的压力比以往大。调查结果显示,约45%考生对自己的前路感到担心及迷惘,当被问及抢人才现象的看法,逾4成人忧虑竞争更大,1成人会选择与人才清单上的相关学科,但46.7%人表示不了解新兴行业及学科。倘未能在联招获派心仪科目,逾6成人会考虑报读自资副学位课程或自资学位课程。
从调查结果可见考生们相当务实,在当前政府积极抢人才,对升学规划忐忑不安是可以理解,因若选修了与当前最吃香行业无关的学科,担心毕业后出路较窄;若选修最抢手的新兴行业学科,却因认识不多,怕选修后跟不上进度;若选修被喻为「神科」的医科,又怕僧多粥少。
事实上,未来大学生面临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消息指,当局将于《施政报告》拍板把八大的非本地学士生限额由现时20%倍增至40%,冀通过大学人才国际化,助本港打造成区域教育枢纽。按现时每年1.5万个资助学士学额计算,每年可取录的非本地生将由现时3000人增至2024/25学年的6000人。非本地生毕业后,若有半数人留港就业,意味本地毕业生将来同时要跟同学和非本地毕业生争抢职位。
虽然增加非本地生学额,不会影响本地生入读大学机会,但政府在不额外增加资源的大前提下对大学扩容,问题是学生人数突然大幅增加,院校是否有足够资源,如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和自修室等。若不增建宿舍和图书馆等设施,学生难以实现4年一宿体验社堂文化,也要每天为在图书馆找座椅温书而烦恼。
宜扩阔社交圈助建立人际脉络
增加非本地生理论上是朝国际化迈进,但实际上生源却太单一,顶多只能称作亚洲化。八大学士及研究课程的非本地生数目,在2016/17至2022/23学年间增加31.8%至21709人,当中74.8%是内地生、22%亚洲生和逾3%来自欧美非学生。若当局增非本地生学额,相信内地生最受惠,因他们强于数理科,是本港渴求的人才,加上内地中产家庭日益富裕,可负担得起比本地生贵3倍的学费。
虽然内地生已成为香港八大留学生中最大群体,但他们要融入本地生社群仍有一定难度,因内地生大多不谙粤语,而本地生未必主动以普通话交流,也不愿和内地生合宿,加上彼此社交模式不同,结果各自围炉取暖,生活圈子呈楚河汉界。
既然考生认识到未来面对的竞争相当激烈,在选科时宜选择一些吃香、不愁出路的科目,根据政府人才清单来选科未尝不是简单便捷方法,但必须是本身对相关科目感兴趣,否则读起来便是索然无味的苦差。若未能于联招获派心仪科目,可认真考虑报读自资学位课程甚至重读,切勿抱着有大学肯取录便得过且过。
香港是个国际都会,大学校园是个社会缩影,考生若成功升读大学,应主动与不同国籍的同学交流共处,培养社交应酬技能,也扩阔社交生活圈子,并建立自身人际脉络,成为未来进入职场的重要资源,也比其他竞争者略胜一筹。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