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揭秘孩子阴暗面 争玩具打人恶语中伤 专家教你5招应对

2021-12-27 11:4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初生宝宝像是天使的化身:纯洁、率真,父母抱著他们像觉得拥有全世界般的满足;然而当孩子在一至两岁进入身份认同成形期:常常说不、不合作、容易表达愤怒,如果这时候,再加上一个弟弟或妹妹进入这个大家庭,父母很可能在大孩子身上会一下子体会到人性的丑恶面:暗算(趁成人不在时推跌弟妹)、自私(独占玩具不分享)、恶意中伤(说弟妹坏话)。以上这些行为全部在我家的大宝身上出现过,确实令我很厌烦,但如果能理解他的背后心理因素,或许我们更能接纳大宝内心世界脆弱的一面,亦可逐渐引导他做好行为。


尚待发展的同理心

我们做好事时,很多时都是基于同理心,因代入对方的角度而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因此愿意犠牲自己的利益而成全他人,例如:自己已经很累的时候仍会让座给孕妇,天灾过后捐款给受灾者等。这个代入对方角度的能力在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才会出现,四岁以下的幼儿尚未能代入他人角度理解事情,所以当他独占玩具时,自己并不知道对方没有玩具是什么滋味。

同理心的另一面是想像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让座给孕妇未必真的觉得对方有需要,而是怕被熟人看见自己不让座而影响声誉,所以有人会乾脆装睡而躲过批判。四岁以下的幼儿虽然已有成形的独立身份,但未有这么复杂的形象管理概念,因此想要东西便大胆去抢,得到想要的事物的满足感,又会增加下一次伸手抢东西的可能,丝毫不介意会被视为自私,因为尚未懂得介意。


秩序敏感期与安全感

幼儿在观察中学习世界运作的秩序:由不懂分辨昼夜的初生宝宝发展成自律的小大人,中间要经历为期六年的秩序敏感期,孩子在六岁前的世界愈稳定,他的自信心及世界观愈健康;相反,愈小的孩子经历童年创伤(虐待、侵犯等),对他安全感的破坏愈大,亦促使将来发展出身心的病态。

对于本来是属于自己的玩具,如果一下子要跟弟妹分享,孩子会大声抗议:「唔得呀!呢个系我架!」成人听来像很自私,但孩子的意思是:「我好怕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差!我已经要适应这个又哭闹又麻烦的小小孩,为什么不能有一些不变的事物呢?」


幼儿与人相争的处理方法:

1. 爸妈先了解不分享不代表自私

自私的基本条件是「自」(完整的自我)和「私」(以私利为重),但六岁以下的孩子其实未有完整的自我,所以谈不上自私,最多只能说是「贪玩」、「贪吃」、「心急」。我们都怕孩子的性格不好,影响他的长期适应能力,譬如自私的孩子会没有朋友。但如果能退一步接纳孩子争拗背后的担忧、同理他的感觉,便能整理出一个更合时宜的行为:

「你唔想借呢架红色车车,系咪因为你最锺意呢架车车呀?最锺意可以唔分享,不过弟弟都好想玩车车喎,绿色呢架你好少玩,不如借比佢十分钟,妈咪帮你睇住一定唔会整坏嘅。」孩子不用背负「自私」的标签,更容易调整自己的行为。


2. 营造少冲突的环境---玩具分开储存

既然不必勉强分享,就不如分开储存玩具减少争拗机会,况且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的玩具都不同。首先每人拥有的玩具不能太多,否则无论大人或孩子都认不出哪件玩具属于谁。其次是大人在整理储物空间方面要花大量功夫,保持玩具的新鲜度之馀又能提供足够刺激。当孩子有信心自己拥有的玩具得到妥善储存时,他对世界的安全感及自信心亦随之建立。


3. 幼儿的手足相争——成人的必然介入

三岁的孩子与一岁的孩子相争时,大人要处理吗?一定要!因为两个孩子在身形、体能、表达能力上差太远,任由大宝抢二宝玩具是纵容大宝小霸王行为、亦徒增二宝的不安全感影响心理发展。哪六岁的孩子与八岁的孩子相争大人要处理吗?如果他们的能力相差不太大,大人可先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但低调地从旁观察,事情发展走歪时可即时介入。绝不可以「训练他们的社交技巧」为名对欺凌行为袖手旁观,训练只在孩子身心准备好的时候才有效。


4. 大一点的小孩——让他感受不分享的自然后果(natural consequence)

四岁以上的孩子渐渐能猜想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但这个能力仍未成熟,因此需要不断练习以修正社交能力。如果四岁以上的孩子在亲朋聚会中不愿意分享甚至争执,大人先以:「分开!分开!」喝止纠缠 (叫「分开」有很多好处,因为清晰简短又不带道德批判,孩子更易接受并遵从),然后安排孩子在角落自己玩耍,让他感受不分享便没有人会跟自己玩的孤单,到他开始软化时爸妈便可介入示范分享行为,引导孩子重新进入群体。


5. 爸妈接纳育儿的丑陋面

即使父母施展浑身解数,有时孩子还是会忍不住又争执起来。爸妈如能接纳孩子始终还是小孩,不期待他们像大人一样乖乖听话,他们依然会争,但程度和次数可能会愈来愈少,看到这样的进步同时肯定自己和孩子的价值,以这样的轻松心情更能陪伴孩子成长。

写此文时正值大宝因为拿了二宝的气球而令二宝大哭,慌忙处理过后,我看到的是努力中的大宝,由以前没有来由的推跌二宝,到现在间或帮忙照顾二宝,他也是在学习与新成员相处。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也不会要求他是一个完美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他终可在接纳的环境中学到如何在社会中争取自己的幸福。


以上资料由慈慧幼苗亲子学堂合作伙伴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杨健恩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