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学林|交稿(下)

2022-09-07 12:16

所以文字不能见一人之实,但有时文句的调度,又能见一人之性情。抽丝剥茧之后,也许能列出明细的清单,让你从文风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与胸怀。所以你看司马迁写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读的是艰涩没趣的训诂,我却努力去理解文字背后的寄托,写武将而不写其用兵之神,反写其「知错能改」,而歌颂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的字里行间,不但见欣羡之情,读来还颇有苦涩。

一代史家在朝廷上为李陵辩解,但武帝在震怒之下,平素亲近的朝臣没人为其求情,终致遭受阉割之辱。那种苦痛化成文字,的确渗出了味道。又那以悲天悯人见称的诗圣,还有那淡泊世情的陶渊明,你很难说一个人能如此长时间统一而完整地为文造情,所以文字作为情感的载体,总带着一个人的习惯、性情,一如依附了整天的外套,脱下、挂起,味道还是有迹可循。

我的文字有使用的规律和习惯,偶尔重读过往的文字,也能读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初毕业时的干劲与积极,彼时文字虽有感伤,但总会绕出希望的归向。后来历练多了,心境苍老,那小伙子一股志气闯天涯的气魄在岁月航程里多少有点变质,感时伤怀离我远了,取而代之是无端的孤独落寞。回望过去,觉得以往的自己太恬不知耻吧,成长伴随着无以名状的「成熟」,开始要面子,开始懂得尴尬和惭愧,也开始懂得审判旧时的自己。于是用字没有了以往的直率,有了雕琢,开始斟酌,自觉写出了历练。

像绝大多数的世事一样,一旦有了转变,就回不了头,而且愈觉明显。写不回以往的文字,其实于我不太可惜。但文思依然有待大量的阅读进行补给、修整,同时绷紧而急促的生活一旦放大,不过是个环状綫,单调而乏味,因此写作的取材依然匮乏,依然需要在海牀进行旧事打捞。但写作是件有趣的事,写着写着,很多故事因着唤起而明晰。

回忆变成了确实的记载,对我这种善忘的人而言,倒是保留了很多个刻下的感应。因此,我依然每隔一段时间就在一片白光下呆坐敲打,依然追赶着交稿的死綫,依然等待着可以抽身不顾的假期——让我航行更远,然后沉淀更深。电邮:[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中文科补习名师。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中新学林|交稿(上)

中新学林|白发

中新学林|旅行随想

中新学林|写给新一届的DSE考生

中新学林|聚会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