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学英语|由绘本到桥梁书……
2022-10-17 11:57
最近有位爸爸在讲座上问我,由看「多图少字的绘本」到「多字少图的桥梁书」是怎样发生的?
这位爸爸的提问,令我联想起哲学的「Sorites paradox」,中文是「沙堆悖论」;它的论证是这样的:一粒沙子不构成一堆沙,那两粒呢?不构成;三粒?也不构成;四粒、五粒、六粒,都不构成一堆沙,由此一直推论,无论多少粒沙都不构成一堆沙。这个结论当然不会有人同意——为何正确的推理却得出一个不合理的结论?
「Sorites paradox」的提出,是印证语言可以是含糊不清的(这方面下期可多作探讨),何谓「一堆沙」?大家都只有「大概」的认知,不精准。那么,这个「沙堆悖论」和阅读有何关系呢?这个哲学题目给予我灵感回应这位爸爸的提问:由看绘本到桥梁书的「transition」是甚么?
假设一粒沙子是一本绘本,沙子(绘本)虽微不足道,可是它却在着落时发出声音,同意?如何微小的东西着落都一定有声音,只是微小得我们人类耳朵不能听见而已。每粒沙子所发出的声音犹如每本绘本所传递的资料(data)一样,它们都能、都有「着落」在孩子的脑里。每天「点点滴滴」地进行,怎可能不由「一粒沙」变成「一堆沙」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位爸爸,因为每个小朋友的节奏都不一样(我不用「能力」这个词语,因为太笼统,亦容易令人误解为孩子的整体能力),这个问题谁都无法回答,我只告诉他,如果每天坚持阅读绘本,孩子总会有一天转读桥梁书。
方法简单,可是时间不明,如此虚无缥缈的答案,可能不受欢迎,没有时间表,又没有保证,怎叫人相信?
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微不足道的事往往是孩子成「大器」的关键,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是点滴得来的。
陈东红
作者从事英语教育出版二十年,任职于多家报社;现为教育顾问编辑、儿童刊物《BINGO!》出版人、专栏作者及到校讲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0月17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