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赏罚的艺术

2022-12-09 12:21

Unsplash图片
Unsplash图片

上篇提到以恰当的方式赞赏(肯定他们的努力而非只重结果)能对小朋友产生激励作用,令他们更有动力追求进步。本篇,将与大家讨论另一个常见的培育方式——「惩罚」。

各位听到「惩罚」二字,或者会马上感觉有些不太自在。毕竟如能选择,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以轻松正向的方式鼓励,多于以严肃的态度执行惩罚。然而,在人类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少不免会犯错。鼓励固然有其作用,但适度的惩罚,有时能产生的提醒作用也是不可或缺。各位切勿将「惩罚」与大声斥骂、神情凶恶等联系或画上等号。较中性的说法:所谓「惩罚」,只是指人们需要因自己作出的不当行为而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和承受损失。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惩罚」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小朋友受苦。然而,眼见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总不能以视而不见的态度来回避。有时,让他们接受自己言行带来的后果,负起责任,作出承担,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惩罚方式:一、责备:严词直接指出小朋友的不当行为,令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偏差和所带来的后果;二、剥夺:让被罚者失去重视的东西以作惩罚(如以罚留堂来剥夺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三、自然后果:让小朋友自食其果,为错误付上代价,从而吸取教训(不要急着为他们收拾残局,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让他们为自己的过错吃点苦头)。

无论是哪种方式,在选择采用惩罚前后,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便失却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第一,惩罚不应视为处理行为问题的第一选择,说理讲道和积极鼓励正确行为应放在较优先位置;第二,惩罚应要顾及孩子的尊严,绝不能以羞辱的方式进行;第三,在惩罚前或/和后须与小朋友解释和检视,以协助他们了解行为问题所在和如何改善等;第四,不应以个人喜好作为行为对错的准则,应以同理心来了解小朋友的行为及制定符合比例的惩罚。

胡萝卜(奖励与赞赏)与棒子(惩罚)两大法,虽看似南辕北辙,但若然同是基于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来运用,而不失分寸地使用,实是殊途同归,互补互助也。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2月9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谈经论学|学会赞美的艺术 推动孩子努力向前

谈经论学|藉参与卓越教学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谈经论学|资讯素养——高慢多

谈经论学|公经社科 课程持续更新

谈经论学|弹性习惯 提高成功机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