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器官非兒戲 惡搞登記名冊可恥
2023-05-23 00:00正當港府與內地商討就設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之際,近期卻有人在網上發起抵制跨境器官移植,呼籲他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申請。捐贈器官本來是一件充滿大愛的善事,但有部分人因偏頗狹隘思維,要求審視受惠者身分,明顯是將器官捐贈政治化,剝奪病人增加合適移植器官配對並重獲新生的機會,是損人不利己的行徑,當局須予以譴責,同時亦要加強宣傳解說,避免其他人被偏頗言論動搖,作出取消登記的兒戲行徑。
建恆常跨境機制中港病人皆受惠
衞生署指,留意到近期到中央名冊網站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的數字有異常情況,由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93個取消登記,當中逾半是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單是2月份無效取消登記比率高達74%,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公務員的行政負擔。
大批登記人士取消器官捐贈是很不尋常,背後原因是有個別人士不願捐贈器官到內地,眼見醫管局正與內地商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遂肆意貶損抹黑相關機制,並呼籲他應審視受惠者身分,試圖阻止與內地建立器官跨境移植的合作機制。一些不明就裏的人也糊裏糊塗地響應,相信是對內地器官捐贈仍有誤解,停留在器官主要來自死囚和有償買賣的認知,卻無視內地2015年已停止相關措施,改為自願器官捐贈,並啟用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統(COTRS)分配捐贈器官,而COTRS更獲世衞組織和世界器官移植學會高度認可的事實。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是利大於弊,因為香港有逾733萬人口,僅35.7萬人登記捐贈器官,佔總人口不足5%,但等候器官捐贈的有近3000人,每年獲善心市民死後捐贈器官不足30人,過去3年疫情令情況雪上加霜,病人輪候器官移植時間平均延長多半年,很多人等不及器官移植已離世。
去年底女嬰芷希因心臟衰竭,內地眼見一名離世病童的心臟沒有病人適合使用,但卻跟芷希最為脗合,才特事特辦千里特急護送來港進行移植手術,令芷希得以重獲新生,正正凸顯血濃於水,內地對本港市民和病人的關愛。可是,內地也是有規有矩,不能每次對香港垂危病人都特事特辦,芷希換心事件打開跨境捐贈器官合作渠道的大門,而這對香港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是好消息,因內地有14億人口,可供配對的合適捐贈官數目便大幅增加,有望縮短香港病人輪候時間,而香港捐贈者的器官若適合內地病人使用,也可讓內地病人續命,達致雙贏。
兩地有必要商討建立恆常機制,因器官從捐贈者遺體摘除後,存活僅幾小時,不能在那時候才進行篩選決定誰最合適移植,故兩地事前須就器官捐贈、分配、移植建立一套科學化、系統化、公平、公正的計分制度,讓兩地能在最短時間內將器官送醫院為病人進行移植手術,拯救更多病人。
加強解說釋疑免被不實言論誤導
網上有人因不願捐贈器官到內地而發起抗捐,將問題政治化,是一種不顧病人死活的自私行徑。一些人不能總是以有色眼鏡看內地,也不能絞盡腦汁來抹黑內地,須理性看事物,正視內地捐贈器官制度改革,也要肯定港府器官捐贈是以港人優先原則進行,若沒有合適病人可配對,才會啟動跨境捐贈機制的做法。因此,港府須加強宣傳解說,讓捐贈者不會輕易被網上不實言論誤導而作出取消捐贈登記申請的兒戲舉動。
捐贈器官救人是大愛的表現,並無地域、種族之分,只要能令病人重獲新生,就是值得肯定和支持,讓社會建立更為接受器官捐贈的文化,讓更多病人可受惠。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