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粗犷主义 参透战后社会历史
2025-01-16 00:00近年,「粗犷建筑」概念在本地建筑界讨论度高,有深入研究的建筑师指,当中可以参透到战后的社会历史,以及业界如何透过设计应对大众需要。
凸显材质结构 避免装饰
粗犷主义(Brutalism)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以凸显建筑材质和结构见称,避免装饰性设计。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会长吴韵怡指,粗犷主义是现代战后主义的分支,辨识度高,容易引起大众注意和兴趣。建筑师彭展华近年研究「粗犷建筑」概念,他指,细看大馆、中环街市及元创方等建筑,皆成功保育且运作多年,使他理解「保育」是由时间推演而来,「可能未来10年就会看如何保留战后建筑。」
他指,粗犷建筑跟本地建筑师发展,和当时社会甚有连系,该些建筑正是香港初代建筑系大学生的「作品」;香港战后建筑仍不算高密度,粗犷建筑便开始改变,例如跑马地有一座结合马房及住宅的大楼,亦有混合功能的工厂兴建至6至7层高,内有饭堂、办公室及普通工厂空间,「粗犷建筑能折射当时的社会历史故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