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三类型父母

2022-06-21 10:44

有时心理测验尝试把人简单分类,例如九型人格、MBTI、16PF等,笔者想起一个最简单的分类,和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三类人,你是哪一类呢?

Feeling Type(情感型):感情丰富,较能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喜欢与人在情感上连结。

Thinking Type(思考型):善于思考事情的本质、哲理,喜欢与人展开相关的对话。

Doing Type(行动型):行动力强,喜欢在做事情中经验自己的存在,理解现实。

作为家长角色的你,又是以上哪一类型呢?

笔者留意到,不少家长也是行动型代表,很辛勤地预备孩子的膳食、安排学习和休闲活动、教导、伴读,非常忙碌。遇上孩子有成长上、情绪上需要帮助的地方,每每最想知道的答案就是:「咁我可以点做?」

笔者有时会提醒案主,当看到孩子的处境,了解到事情的脉络,不如先让自己感受一下这个发现,并代入孩子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感受到某个觉察,有时就会知道怎样「做」、是否需要「做」,还是并不需要了。


情感脱节

当我们看着小朋友时,或者会留意到,其实小孩子比大人更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放声大笑、尽情地哭、愤怒咆哮。可能其实每个人天性都近似情感型,却因着后天的课程教育主力训练逻辑,社会某程度上亦传递一种功利主义的文化,强调「有用」,才令我们愈长大,愈趋向思考型、行动型,并逐渐与自己的情感脱节。

当然思考能力和行动力都重要,不过压抑情绪是不少精神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值得留意。


「全然同在」

脑神经科学(neuroscience)提示我们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的重要性,当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如放学回家发脾气,投诉同学或老师,甚至批评学校,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若能接住、消化孩子抛出来的情绪,不加以否定、打岔,而是展现稳定的气场和面容,孩子的mirror neurons就能参考、复制这份平稳安定。

所以有时家长并不需要「做」很多事情,例如责备孩子发脾气、提供建议、帮孩子与老师/朋友沟通、买玩具礼物、报多一个训练班、带孩子返教会,诸如此类,有时,「全然同在」(be fully present)已经很足够了。


文︰Kelly妈妈

(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21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原文标题为〈三类人〉。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家长与贵人 建立孩子安全感

亲子沟通|育儿别偏心 化解手足竞争

亲子育儿|廿四孝父母 对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疗师:应该张弛有度

小手牵大手|恋爱大过天

育儿别心急 免给子女太大压力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