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一潭死水 改革事不宜遲
2023-11-15 00:00港交所早前就改革GEM(前稱創業板)進行諮詢,建議改革方向包括設立新的簡化轉板機制,讓合資格創業板公司遷往主板;為高增長企業提供新的資格測試方法;以及取消創業板公司須季度匯報的規定等。相比2007年1823.74點的歷史高位,創業板指數迄今累瀉九成九,表現欠佳乃鐵一般之事實。當前,推動徹底改革已是逼不及待,目標是一掃之前的陰霾,為GEM注入強大發展動能,助力中小企特別是初創企業之發展。
前稱創業板的GEM在1999年11月面世,主要賣點是上市要求低於主板。當時適逢科網股熱潮,創業板開局不俗,包括tom.com、香港網等科網股,均選擇在創業板上市。但隨着科網股泡沫爆破,創業板吸引力大降,逐漸淪為業界眼中的「雞肋」。
曾兩次改革欠成效淪「雞肋」
當局曾對創業板進行兩次改革,但成效不彰:2008年推行的簡易轉板機制,令創業板變成上市公司遷往主板的跳板,實際上淪為次等上市平台。
2018年的改革,重點在於大幅提高上市門檻,同時取消簡易轉板機制,儘管出發點是為了淘汰劣質企業,動機良好,卻導致中小企和初創企業難以通過GEM上市,令GEM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根據官方統計,2019年和2020年分別僅有15間和8間新股上市,2021年至今更只有一間!此外,GEM交投亦不算活躍,例如今年10月每日平均成交額僅6800萬元,表現低迷。
既然出了問題,那就需要改革。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構思活化GEM,為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台;今年《施政報告》亦明言要改革GEM市場。港交所就此展開諮詢,就是順着這個思路去進行。
倡取消轉板機制 提供誘因
港交所提出三項主要改革建議,當中引入新的替代資格測試和取消強制性季度報告要求,市場並無太大異議,反而引入轉板機制,卻引起不少討論和反對。首先,在GEM掛牌的小企業良莠不齊,部分甚至是沒有交投的「殭屍股」,即使引入轉板機制,不見得可以大幅提升GEM的整體水平;其次,轉板機制必將鼓勵部分表現較佳的公司朝着主板上市這個目標進發,留下來的將是表現不佳的企業,最終GEM只會陷入持續積弱之窘境;再者,基於GEM過往多年表現欠佳,市場人士對其印象早已根深蒂固,引入有如舊瓶新酒的轉板機制,意義不大。
基於上述考慮,有意見認為港交所應取消轉板機制,同時可以大膽規定創科企業只可在GEM上市,甚至提供誘因,鼓勵騰訊、阿里巴巴等巨型科企由主板遷往GEM,務求將GEM打造成亞洲「納斯達克」。上述建議均值得當局考慮。然而,倘若當局決定保留轉板機制,則可在這個前提下探討優化方案,例如參考內地的「新三板」,將GEM改革成「兩級制」,讓較優質的公司留在GEM最高層交易,相信有助提高其競爭力和質素。
除了上述措施,港交所可探討的改革方向還有很多,包括在新興經濟體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引入東盟、中東等地初創企業在香港創業板掛牌;也可考慮建立第二上市制度,容許在內地「新三板」創新層、東南亞主板上市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也可發揮作用,特別是在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大戰略下,主動通過「未來基金」中的「香港增長組合」或「共同投資基金」,發掘並幫助有增長潛力的初創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我們深信,只要創業板的優質企業越多,創業板就可以被激活,有朝一日與主板雙翼齊飛。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