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游泳要小心 專家教你做足安全措施

2022-08-15 12:33

夏天是一家大小出動,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當中游泳、行山和郊遊等都是熱門之選。想玩得開心又安全,事前要做好規劃和準備,最重要是家長要陪伴在側,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便萬無一失。以下由香港拯溺總會預防溺水委員會主委何福強及攀山專家鍾建民作出一些溫馨提示,值得家長們細閱。


全方位游泳注意守則

夏天不少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去海灘或泳池游泳或嬉水,香港拯溺總會預防溺水委員會主委何福強解釋,由於海灘的海面常有不測之風浪、水中會有水母、海膽或海毛蟲等,對於年幼的小朋友來說相對會較危險,所以建議家長帶小朋友去海灘時只適宜於淺水嬉戲和岸上玩堆沙。

假使家長帶小朋友到泳池游泳都要提高警覺,首先要了解小朋友的身體狀況,例如患病、過飢或過飽都不適宜游泳,並留意當日的天氣;下水前,小朋友要做足熱身運動。

除了選擇有救生員當值的泳池之外,家長要留意下水的位置。很多公眾泳池都設有嬉水池、習泳池和訓練池,這些池水有不同深度,家長要選適合兒童的泳池。很多屋苑會所的泳池形狀不規則,池水深度亦有很大差距,家長要注意水深的位置,控制小朋友的游玩範圍;同時要留意泳池的玩樂設施是否安全,以及身處在人多的泳池時,要避免小朋友與他人碰撞。

泳池的水溫於攝氏25度最適宜游泳,但當小朋在水中時間愈長,體溫隨之下降,所以小朋友最多三十分鐘便要上水去到安全的地方稍作休息,以防出現低溫症;泳池的水質方面,如氯氣過多,容易令小朋友出現皮膚痕癢或影響呼吸道,家長宜加留意。

裝備方面,不要過份依賴浮水用品,尤其容易被水飄走的浮板,建議小朋友即使嬉水都要穿上助浮衣及水袖,又或水袖輔以水泡會較安全;游泳時配戴眼罩及泳帽,既保護眼睛又容易令救生員察覺。


家長「跟貼」防遇溺

小朋友發生遇溺有很多成因,例如出現抽筋或痙攣等突發性身體不適;在水池內玩閉氣遊戲、在池底執東西、跳水、互相按對方的頭入水或互相推撞,又或在嬉水池跌倒令口鼻入水等都容易發生遇溺。所以最重要是家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陪同和留意小朋友,讓他們在自己的視線及可觸及的範圍(即1隻手位)游泳或嬉水。由於游泳是基本的求生技能,建議家長盡早讓小朋友(約4歲左右)學習游泳,並以游到50米(即一個直池)及懂得浮水為基本標準。


行山要量力而為

攀山專家鍾建民建議小朋友無論什麼年齡都適宜往郊外走動,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對於年紀小或初次行山的小朋友,家長要選擇適合自己和小朋友體能的目的地,例如北潭涌及麥里浩徑第一、二段等家樂徑和水塘路段都是較平坦和安全的選擇。小朋友在行山時,難免會觸摸花花草草,家長不宜過度緊張或保護小朋友,讓他們保持對大自然探索和好奇之心。


做足準備和計劃

家長帶小朋友行山前要有周詳的計劃和充足的準備,例如考慮行山的地點、路線、難度、所須的時間,以及留意當日的天氣預告等,切勿「即興」行山。裝備方面,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要穿着合適的服飾,例如有排汗功能的衣服,即使出汗後可以保持乾爽、運動鞋、帽或傘子等;建議家長孭背囊,以便騰出雙手照顧小朋友或扶欄杆,亦可帶備行山杖、蚊怕水等。

帶備充足的乾糧及水是非常重要,因為小朋友行山途中容易肚餓,而且夏天行山要補充足夠水份以防中暑,所須份量則因人而異,要視乎運動量、環境及天氣因素,例如成人最少要帶約兩公升水,如出汗多可能需要三公升,小朋友需要半公升至一公升水,但不建議家長購買膠樽水,既不環保,又太重;現時有不少行山熱點,例如水浪窩或黃石碼頭等都設有收費水站,家長可自備水樽去到水站裝水都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總括而言,游泳和行山都是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家長只要保持安全意識,準備充足,便可和小朋友一起享受當中的樂趣。


以上資料由香港拯溺總會預防溺水委員會主委何福強及攀山專家鍾建民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慈慧幼苗授權轉載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