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論學|評估資訊的「五性」

2022-09-02 12:51

近年,社會對學校要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訴求愈來愈大。隨着網絡急速發展,資訊爆炸,真假訊息混雜,學習如何去蕪存菁、分辨真偽,對年輕一代顯得格外重要。以下將提供評估網上資訊的五個普遍準則予家長、老師和同學參考,它們分別是︰相關性、權威性、準確性、客觀性和時間性。

第一,相關性。筆者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項。事實上,很多資訊我們根本毋須理會,因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並無多大關係。例如,當你正在研究「香港中學生的閱讀習慣」時,那有關「成年人投資習慣」的資料就是不相關的資訊。現時,由於很多手機App都會通過提示功能,把大量訊息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此刻,我們就要保持清醒了,可問自己:「這些訊息與我何干?」如不相干,那就不要花時間處理了。

第二,權威性。這項對一些統計數據類的資訊尤其重要。一般而言,官方公布的資訊會較在坊間/討論區流傳的更為可信。

第三,準確性。即使再權威的機構(如官方/傳媒)也有可能會出錯。若然這些訊息準確與否,對你有很大影響,那就建議大家多做fact check工夫,多從不同來源印證資訊真偽了。

第四,客觀性。有些資訊不是錯、也不是假,只是因片面而未能呈現事情的全面真像。若然我們只根據它們就對事情作判斷,便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了。例如,當你聽到「X老師經常罰學生留堂」,你的第一個感覺可能是:X老師是一名惡老師。然而,如你知道他在學生留堂時,經常會陪伴在側,並願意花額外時間教導學生後,你或許會轉而認為他是一名負責任的老師了。

第五,時間性。某些資訊本身並不是假的,但它只是已過了時。例如,早陣子在疫情反覆時,網上曾流傳一篇教育局宣布停止面授課堂的新聞報道,引發一番熱議。及後獲局方澄清,大家才發現這是去年同月同日的新聞報道。

提出以上「五性」,旨在讓大家有較確實的準則來評估資訊質素。若然學生能在處理日常接收資訊時,運用到它們,那資訊素養的培育便算大致成功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談經論學|家校合力 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

談經論學|認識腦朋友 學習更得心應手

談經論學|賽局育兒法 培育雙贏思維

談經論學|學習者的自我感覺

三張便利貼 將書本知識化為己用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