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幸福家|成长中的个体化

2022-08-18 12:33

最近一些经历令我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分离与个体化的一个自然过程。几星期前,女儿因胃痛求医,我下班回家后便问女儿有否服药,并关心药效;饭后想起似乎是时候服药,于是再提提女儿;临睡前,突然又挂心她有否按时服药,于是又再问她。这次女儿好不客气地回敬一句:「喂!你已经问咗三次喇!」我顿时睡意全消!不是因为她的语气,而是在想我因何焦虑得忘掉了她已是成年人,是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独立个体。

在儿童成长理论中,有一学说正是研究正常儿童成长中的分离及自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 Theory),在万杨婉贞博士的《人际界线》一书中有扼要的描述。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仍活在自己的意识中,由于母亲照顾周到,婴儿极有可能认为与母亲是合为一体的。当然,母亲总不能事事让婴儿称心,这会令婴儿渐渐意识到母亲其实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

九个月后,婴儿的活动能力加强了,开始独立地探索世界。个体化包括有自主能力,有自己的主意及决定,但仍能跟母亲及其他人保持关系,可说是分而不离。要让儿童成长于这样的环境,需要父母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包括如何介入、何时介入、放手、抽离、培育等。否则便会影响孩子个体化的进程。

父母若过于焦虑,可能会对子女过分照顾周到,子女便缺少了自我作主的机会,又或依赖父母的提示而行事,探索世界也会充满戒心。如果子女要讨父母的欢心,大家的情感自然会融合在一起,互相牵连,却难有独立的情感。父母过于焦虑的另一后果是疏离,会令子女在不安的环境下成长,要依赖别人对他的肯定,不能确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上星期,太太催促我帮女儿预约视光师验眼。我思前想后,认为这是女儿自己的责任,于是我给了她视光师的电话,着她自行预约。良性的互动,需要不断学习、检讨、再尝试,期盼这样能帮助女儿建立自主个体的空间。

网址:www.npac.org.hk


本栏由基督教宣道会北角堂家庭服务中心社工及辅导员轮流执笔;本文作者为梁甄陶先生。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18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拼出幸福家|妥善处理家庭突变

家庭关系|小小游戏大意义

升读大学难适应 社工:家长应放胆让子女尝试

亲子关系|防止情绪勒索 勿被罪恶感控制管教方式

朱少萍 - 健康的原生家庭联系|拼出幸福家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