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中国故事│阅读角度

2025-01-26 14:00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我们填饱肚子的必需品,更是承载历史、文化与智慧的宝藏。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菜系的马铃薯和番茄,再到牵动全球贸易神经的大豆和茶叶,它们不仅关乎人民生计、口腹之欲,也与医疗衞生、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正是一部关于食物的历史。

农业史博士李昕升的新书《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农业史博士李昕升的新书《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
图片来源:jpbooks.plus
图片来源:jpbooks.plus

为作物撰写「文化传记」

你是否曾经好奇过,我们每天吃的蔬菜究竟从哪里来?茶叶为何能成为风靡全球的饮品?荔枝、桃子、杏又是何时成为人类的食物?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华食物和中国农业,就很难触及历史的真正内核。它们的故事,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图片来源:jpbooks.plus
图片来源:jpbooks.plus

在农业史博士李昕升的新书《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里,这些疑问统统得到解答。李老师充分考证各个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记等资料,严谨又不失风趣地向读者介绍多种作物的发掘和传播史,试图为形形色色的作物撰写一本「文化传记」,还配搭新锐插画师马浩然细致描绘的清新插图。更有趣的是书中还提供古人的美食菜谱:南瓜盅、拌海鲜、素火腿等,每个步骤都有据可考,让我们也能轻松「get」古人同款美味。

纠正对中国传统作物的质疑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全世界600多种的重要作物,至少一半都起源于中国。古人驯化大量作物,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从世界各地引进适合中国生长的作物。但其中不乏一些空穴来风的「争议」,使中国传统作物起源在近代频遭质疑。又如关于番薯入华,前人叙述多带有猎奇色彩,后人越传越玄,使真相越发扑朔迷离,对于这类食物传播起源的知识误区,本书都作出纠正。作者对中国水稻、茶叶起源的考证,对「美洲作物决定论」的批判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公正客观的学术态度。

看似微小的一粒米、一颗豆、一叶菜,实则蕴藏古人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有助我们洞察农耕文明与人类的演化。重新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食物,重新了解日常餐桌上的中国故事,使更多人意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这正是今天我们阅读农史科普的意义。

文:邹传仁 图:网上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