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3步执行规矩 让孩子听话
2022-11-30 15:20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及在初小或小学阶段建立常规对孩子的好处,包括协助子女培养自理能力,并且掌握界綫(boundary)的概念。以下尝试分享家长如何更有效地执行规矩(rules),希望和读者彼此交流。
角色指令要明确
1. 关系角色、界綫、责任清晰
首先,父母需要清晰界定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并非朋友关系,而是父亲/母亲跟子女的关系。父母亲的确比孩子有更大的权力和话语权,有责任管教子女。
有时笔者的儿子会尝试跟我说:「我哋系friends嚟㗎嘛!」我每次都会认真告诉他:「我是你的妈妈,不是你的朋友。」
对孩子来说,和自己的父母做朋友其实会令他们困惑,究竟与父母做朋友有甚么权利、责任等,非常模糊,会为孩子增添压力。反而家长做回父母的角色,孩子能够做回子女的角色,他们会感到更加轻松容易。
2. 指令简短清晰
家长于执行规矩时宜坚定地道出指令,简短清晰,不用附上太多解释,也不需要加上问句,例如:「你十分钟后坐到书桌做功课好不好?」「你可以吃饭时小心点不弄脏桌子吗?」
家长需要传递一个讯息,就是「规矩并不是建议」(rules are not suggestions),是需要遵守而不是讨论的。如果家长未能做到坚定地发出指令,可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该项规矩需要遵守,并且对孩子有益处。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么就带着信心去执行吧。
如果家长对发出的指令没有确信,那份犹豫不决,孩子是察觉到的,并且会尝试讨价还价甚至无视该项指令。
执行规矩订框架
3. 给予后果
家长需要提供执行规矩的框架,包括订定规矩,表达期望和界綫,如果未能达到就给予后果。如果可以,包括︰减少自由玩耍的时间;要求孩子做回正确的事情,例如若孩子没礼貌说错话,那么就要重新再说一次有礼貌的回应;又或如果倒泻了一盒模型玩具,自己就要执拾好地上四散的玩具。给予赔偿也是另一个可行后果,笔者的孩子就试过因为打烂了家中电视的荧光幕,需要在自己的储蓄里交出赔偿,修理电视荧幕。
篇幅所限,其他关于有效执行规矩的原则和建议,将于下篇再续。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1月30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原文标题为〈如何有效执行规矩(上)〉。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