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通南北道路網 南大嶼發展成空談
2024-05-29 00:00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發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並對公眾諮詢兩個月。當局近年致力推動綠色旅遊和特色深度遊,南大嶼擁有很多自然生態美景和資源,具有很大開發潛力,但港府提出開發南大嶼計劃20年,至今「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若不解決大嶼山南北道路網絡,恐怕南大嶼發展仍停留在研究和不斷諮詢階段。
討論20年仍停留在諮詢階段
發展局提交的文件,建議對南大嶼貝澳、長沙、水口和石壁的定位各有分工,動態活動集中在長沙,包括設有水上活動及康樂中心、休閒和歷奇水上活動區、沙灘營地、沙灘親子兒童遊樂場、繩索歷奇、登山吊椅、碼頭和優質度假住宿。
石壁定位靜態活動,水口是馬蹄蟹棲息地,也是遊人掘泥摸蜆打卡熱點,極具自然生態價值,而貝澳則着重自然教育。當局考慮研究引入私人參與發展,為有關建議訂定合適推展方案。
文件看似很有規劃,但有心水清議員卻指相關建議內容在過去20年已討論過,並沒多大新意。當局在2004年制訂南大嶼發展計劃,2007年修訂計劃,2016年進行公眾諮詢,2017年成立辦事處和公布南大嶼發展藍圖,提出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原則,2020年計劃把石壁、水口、長沙、貝澳和芝麻灣半島連成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議員質疑為何發展藍圖既定,在8年後的今天還要再諮詢,但當局強調只是對上次的藍圖進行深化工作,包括優化長沙海灘、增加泊車位和興建碼頭等。
南北大嶼各有自身定位,北大嶼主要圍繞機場、東涌和昂坪有不同景點,配套設施齊備,而南大嶼卻可讓遊客接觸大澳水鄉文化和探索大自然,若成功推展,為遊客提供不同的旅遊體驗,為南大嶼發展提供新機遇。
不過,藍圖規劃如何優化,若不解決南北大嶼交通問題,如何天花亂墜也是枉然。事實上,早在赤鱲角機場興建、港珠澳大橋建設時,當局也曾探討過大嶼山發展,直至2014年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由發展局牽頭規劃,可是南大嶼發展至今仍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南北大嶼只靠東涌道連接,而嶼南路是連接南大嶼各條村的唯一道路,一旦這兩條道路發生交通事故,整個大嶼山的交通便陷於癱瘓。有車一族要使用這兩條道路,需要持有禁區紙,但收費高昂,需要900元。
上屆政府提出「明日大嶼」,建議在交椅洲興建人工島,構想通過鐵路和道路將港島西跟大嶼山梅窩西和機場連接一起,再加上土木工程拓展署前年提出「兩隧一橋」,建議在東大嶼興建行車隧道將梅窩連接愉景灣或小蠔灣,並在西大嶼興建行車隧道連接石壁和大澳,或以高架行車天橋取代現時連接石壁與大澳之間的陡峭多彎羌山道,改善南北大嶼道路網,讓人憧憬南大嶼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可是,連續幾年財赤,令庫房入不敷支,當局財力不足以同時推進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這兩大項目,惟有推遲明日大嶼,令填海工程變得遙遙無期,而「兩隧一橋」的可行性建議研究明年才完成,使南北大嶼道路網絡興建存在變數。
吸客容量影響商界參與意欲
政府有意引入私人發展商參與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建設,以減低政府開支負擔,可是當局估算一旦各項設施建成後,假日走訪南大嶼的日均旅客人數由現時2700人次增至最多6000人次,這個容量是否能打動發展商的心,卻是未知之數。畢竟商人重利,投資前會估算人流、何時才能回本和取得盈利等因素,研判是否物有所值。正如長沙住宅地皮去年招標,只收到一份標書,每平方呎地價僅2492元,比5年前同區地皮大跌87%,便反映發展商不太看好南大嶼樓價前景。
因此,若要南大嶼經濟出現質量發展,須先解決道路網問題,方便旅客和居民出行,路通才會財通,否則一切只是空談。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