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想teen开|禁果效应

2022-12-08 13:01

我的同事Elsa,有两个资优儿子。两个孩子只有五、六岁,非常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妈妈对着这对宝贝,真是头痛不已。

Elsa知道儿子对厨房的火炉很有兴趣,还有电掣插苏。她结果把心一横,吩咐孩子走进厨房,然后逐一拉他们的手去碰那个正炆着牛腩的锅子。两个小孩不用一秒时间,就连忙把手缩回去。「原来真的好热啊!」儿子说。自此之后,他们就对厨房的火炉兴趣骤减。不用妈妈吩咐,厨房已经自自然然成为这对幼童的禁区。

Elsa看到这招有效,又捉住儿子的手指往电掣孔中接触一秒,儿子被电流稍为刺激了一下,感觉当然不舒服。自此两兄弟再不会偷偷玩电掣。

Elsa是一个变态妈妈?事实上,这就是出名的「禁果效应」,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写过一本书,特意提示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有趣的是,绝大多数读者采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行动,先读了第八章第五节。心理学家这一个小玩笑,正正展示了甚么是「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的心理基础有两种,一是逆反心理,另一是好奇心。人们倾向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所以禁书就愈禁愈多人用尽方法想得到。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欧洲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把王尔德、劳伦斯、沙特等人的作品列为禁书,结果非但没有使这些作品销声匿迹,反而是他们的声名大噪。即使许多原本并不了解这些作者的人,也开始偷偷摸摸地传播这类书本,当局的禁止手段愈严厉,这些书在民间就愈受追捧。

逆反心理则基于人们有偏向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基因。这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很多时候,既然禁止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事与愿违,何不像Elsa一样,与其堵塞,不如疏导,「强制」要小孩子尝试,疏导了他们的好奇心,然后让他们亲身体验为甚么火炉和电掣是危险的。

「禁果效应」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禁止行为也会令原先对此并不感兴趣的人产生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反而蠢蠢欲动地品尝禁果。

电邮:[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为私人执业精神科专科医生,育有两子。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2月8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苗想teen开|野人老师:自主学习

苗想teen开|加强训练营

苗想teen开|奇妙的预感

苗想teen开|小孩「好」或「不好」有甚么问题?

苗想teen开|建立健康的自恋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