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札记|历史创作两不误

2022-09-23 11:51

每当有历史改编作品流行,社会往往就会评论其真确性,讨论其改编是否合理,甚至会带来广泛争议。本栏在半年前曾经讨论过历史改编游戏,但其实历史改编的创作种类繁多,从最经典的历史演义、小说,到影视游戏等多媒体作品,对大众历史观的影响,可能比学术著作更深远。

正面而言,历史改编作品的最大作用,就是向大众普及历史。通过将历史改编成具故事性,再用各类媒体传播,被改编的人物和史事很快便会深入民心。最经典的便是《三国演义》,令三国时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乱世。康雍乾盛世之所以广为国人认识乃至认同,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清宫剧及二月河三部曲小说的潜移默化。

然而,这也同样是把双刃剑。很多人担心,一旦改编作品大受欢迎,人们便很容易遗忘历史真相而只记得改编内容。如历史人物被抹黑或漂白,曹操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从此变成为奸雄,《水浒传》也将梁山好汉的定位大幅提高。更甚者,更可能带来错误的历史观,广电总局对历史改编剧加以整改,便是担心「抗日神剧」等哗众取宠的作品会令国人忘记反思历史,把过去当作儿戏。

历史作为创作的灵感泉源,改编作品当中有一定文学修饰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艺术创作并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历史最重要的是真假,创作却是要精采。但要令到社会大众认识历史及背后的教训,就一定要分清何为创作、何为现实。改编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最后取决的还是如何平衡取舍,背后必须要有一颗尊重历史的心,才能做到历史创作两不误。

最后值得一提,改编作品本身也是反映创作者当时的心态及社会风气。撇除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作者选择如何改编历史,往往也有其背后原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褒刘贬曹,不少说法便认为是想表达汉室才是正统、忠君爱国等思想。近代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他描述幕末和战国时期的众多历史小说在日本深入民心,背后也反映他本人和日本社会在战后的心态。故历史改编作品对研究历史而言,并非毫无用处,更是文化史的重要素材。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23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青史札记|「求甚不解」

青史札记|学而优则教?

青史札记|课外也是课内

青史札记|香江故宫游

青史札记|互鉴以兴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